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日益凸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证实,面源污染是导致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由于该类污染来源分散、种类多、浓度变化大、随机性强和影响因素多,防治十分困难。污染物由城市或农业区的暴雨径流进入水体,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源头,因此有效控制和截流暴雨径流对面源污染的控制至关重要。川中紫色土丘陵区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前沿,人口密度大,村镇发展快速,村镇生产、生活废水因缺乏排污管道和处理系统而无序排放、随机堆积,并通过降雨径流输移至下游水体。村镇的污、废水在流域内具有较高的污染负荷,对附近或流域水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国内外大多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介质过滤系统控制降雨径流污染,鲜有现场控制效果数据的报道。与其它生态处理工艺相比,采用渗透性能较好的介质构建渗滤池处理污水,具有水力负荷较高、占地面积较小等特点。山地城镇降雨径流污染具有其独特特征,能否采用介质过滤系统控制污染,控制系统的影响因素、构建方式及其运行管理措施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分析了膨润土、沸石和细砂3种介质在单一和混合使用条件下对磷的吸附性能,并对现场构建复合介质渗滤池去除降雨径流磷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获得如下的研究成果:1.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膨润土对磷的吸附性能最好,混合介质对磷的吸附要优于单一的沸石和细砂,并且降低了解吸率,减少了二次污染的风险。膨润土、沸石和细砂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为250.00 mg·kg-1、76.34 mg·kg-1和71.43 mg·kg-1;两种和三种介质混合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为210.12 mg·kg-1和200.15 mg·kg-1。2.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系数是影响污水停留时间进而影响磷素去除效果的重要因子。几种复合介质填充的滤柱对TP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均在82%以上,尤以含膨润土的两种方式最高,均达到96%以上;除细砂对磷酸盐的去除率较低外(64.06%),其它介质方式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均在94%以上。综合考虑介质去除率与系统渗透系数,复合介质是一种双赢的滤料选择方案。复合介质对磷的去除主要为化学机制。3.小试实验结果表明,以复合介质构建的渗滤池对磷的去除效果受降雨条件(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间隔等)影响,高冲击负荷引起系统对磷去除率的明显下降,降雨间隔与去除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去除率有降低的趋势,系统的优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