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能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途径,是社会持续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因此党和国家各级教育机构历来非常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扩散,新世代和新文化不断出现,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的显露了不能及时适应外部变化的弊端,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尤其在面对90后大学生群体时,表现出了无法把握受众群体思想特点、无法吸引受众兴趣、无法让受众良好接受课程内容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桎梏于传统的以认知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缺乏能够及时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受众变化的机制。同时,随着社会变化速度的加快,不同世代间的差别将会越来越大,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与受众群体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将不断加剧,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及时适应课程受众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而建立这种课程体系的前提是了解新的课程受众如何看待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了解受众需要怎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了解受众的社会群体特征,以便于针对受众的特征和要求设计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基于这样的现实和学术需要,本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理论,通过对调查问卷所收集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归纳将90后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归纳为六点:(1)具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家庭生活;(2)接受了较为良好的家庭教育;(3)喜欢追求新潮;(4)对网络卷入程度较高,生活习惯较易受到网络的影响;(5)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但不很遵从规则;(6)较为认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但对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并不高,也不认为政治生活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90后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倾向于个人自由主义的,具有较低政治敏感性,享受较好物质条件生活并较为认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群体。通过描述性分析,证明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已逐渐不适应于90后大学生的需求,需要进行改进。而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方面,90后大学生普遍反映希望能够在现有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加入实践性和互动性的课程,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最后,本文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进提出了以下意见:(1)在授课方式方面,可以加入课上、课下,实践加互动的授课方式,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2)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政治特性和家庭背景,对不同政治倾向的学生以及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设计相适应的,较为差异化的课程,尽可能的使学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靠近;(3)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中得到了实际的利益,以使90后大学生群体和高校的社会交换行为顺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4)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通过顶层设计与基础反馈的方式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改革。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呈现出国际化、集团化现象,且发展迅速,国家间及地区间的相互影响、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支持重视以及2
随着经济交往活动在社会中变得日益重要,单位犯罪的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在经济类犯罪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势之下,如何遏制单位犯罪的继续上升趋势,解决日趋严重的单位
长期以来,嫖宿幼女罪的存废问题一直是刑法理论界、实务界争议的热点。  持保留论者从教义刑法学的基本立场出发,认为刑法的本体是解释而不是评判,解决僵化刑法与变动社会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