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行为理论属于语用学领域最主要的理论之一。英国语言哲学家J. L. Austin在他的《如何以言行事》中首次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并将言语行为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美国语言哲学家J. R. Searle发展、丰富了这一学说,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目前言语行为理论已经被成功应用于人类学、哲学、心理学以及文学批评等领域。中外许多学者都深入研究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分析的可行性,Van Dijk(荷兰的篇章语言学家)更是建议把文学看作是一种具有自身适切条件的具体言语行为,并区分了文学作品中的微观言语行为和宏观言语行为。《奥瑟罗》作为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国内外评论界对它的阐释可谓是汗牛充栋、众说纷纭。但是这些评论基本上都是围绕该剧的主题思想、人物的形象刻画、悲剧的产生根源、故事的悲剧意义、情节结构等方面来进行解读的,很少有人关注该剧中所运用的反讽手法——戏剧反讽。反讽通常被划分为言语反讽,戏剧反讽与情景反讽。言语反讽是日常言语交际中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颇受语言学家和语用学家,尤其是言语行为论者们的青睐。戏剧反讽也是最重要的反讽手法之一,却没能和言语反讽一样,受到语用学家们应有的重视。在一部戏剧中,戏剧反讽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观众和作者知道剧中人物所不知道的情况,而且戏剧反讽通常含有双重语境:一是剧中人物共有的背景知识所形成的剧内语境,二是戏剧和观众基于该剧内语境所在的整个戏剧语境。由于在很多戏剧中,戏剧反讽的效果都是依靠人物的语言来实现的,因此剧内语境主要涉及剧中人物之间的言语交流,即微观言语行为所产生的语境;而基于剧内语境而存在的整个戏剧语境则主要涉及剧中人与观众以及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包括宏观言语行为所产生的语境。鉴于此,本文试以J. L. 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和J. R. 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主要框架,结合Van Dijk所提出的微观和宏观言语行为的概念,以《奥瑟罗》中的戏剧反讽片段为语料,对具有双重语境特征的戏剧反讽从微观言语行为和宏观言语行为的角度进行解读,从而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剧中由说话者的意图与听话者的无知以及观众的无所不知之间的强烈对比所产生的戏剧反讽效果,证明戏剧反讽与言语反讽一样,均可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中得到诠释,并进一步验证言语行为理论用于赏析文学作品的可行性,由此,不仅能够丰富《奥瑟罗》的阐释角度,还可以有效地揭示莎剧中“戏剧反讽”所具有的巨大魅力,并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剧中人物的行为意图、内心情感与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