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凝材料极限掺量制备UHPC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hangy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水泥基建筑材料,具有非常突出的机械性能和耐久性能,并逐渐用于交通工程和建筑工程。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现,UHPC具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即胶凝材料用量很高,尤其是水泥作为高能耗工程材料,却有占比相当大的一部分在UHPC中作为未参加水化反应的惰性填料存在,这对工程和生态的经济效益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对胶凝材料进行替代调控后,又面临着无法满足UHPC基本性能的严峻现实。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从生态经济效益成本出发,旨在通过惰性填料对水泥原材料进行替代,找出符合要求的最佳替代掺量,并进一步掺入不同种类纤维改善UHPC综合性能,提出不同纤维在超低水泥体系下的最佳有效利用率,从而对其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给予一定的帮助。本文主要采用了改进的A&A模型进行颗粒紧密堆积进行替代配合比设计,并应用先进的测试分析技术,对实验结果和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化深入探究,对超低水泥基体及基于此基体的纤维增强UHPC在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微结构发展、高温性能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取得的结果如下:(1)为了有效降低胶凝材料用量,又不改变现有基本性能,故在改进的A&A模型的基础上,调控惰性填料代替水泥的极限掺量,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随着UHPC中所用胶凝材料含量的减少,其流动性可以逐渐提高,LP500相比较LP300提高了42.9%;其机械性能在开始时基本稳定,当添加的水泥熟料减少至约245 kg/m~3混凝土时UHPC力学性能急剧下降了26.9%。根据水化动力学分析和压汞测试,发现由于惰性填料的稀释作用,水化峰减少,生成的水化产物部分减少,增加了孔隙率。因此结合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微观结构发展等发现,在本研究的UHPC中水泥熟料的最低用量应约为280 kg/m~3混凝土(即水泥掺量69%),与当前其他替代胶凝材料的UHPC相比,极限替代值提高了17%。(2)为了进一步提升胶凝材料极限掺量制备的UHPC的性能,分别加入钢纤维和共聚甲醛纤维并对两种纤维增强UHPC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钢纤维掺量不断增加,抗压强度、弯曲强度逐步递增,钢纤维的最大有效利用率配比是SF1.5%。钢纤维能与基体界面保持较好粘结强度,共聚甲醛纤维在单丝拉拔前期有较大应变,但过程中可保持完整拔出的破坏形式,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通过纳米压痕技术得出钢纤维-基体的界面过渡区硬度要高于共聚甲醛纤维-基体。结合两种纤维在超低水泥UHPC体系下不同的性能表征,建议使用的钢纤维体积掺量为1.5%,共聚甲醛纤维在延展韧性方面具有潜力,可以起到辅助钢纤维的作用。(3)为了充分发挥钢纤维和共聚甲醛纤维在超低水泥UHPC中的作用效果,在加入1.5%钢纤维的基础上,再掺入不同含量共聚甲醛纤维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加入的共聚甲醛纤维含量达到2%时,由于对钢纤维三维分布产生影响,体积电阻急剧下降17.8%;当共聚甲醛纤维掺量为1%时,钢纤维搭接率最低,同时基体内部连接孔的占比最低,此时电化学性能相比而言较好。温度的升高对于不同掺量共聚甲醛纤维增强UHUPC的强度有提升作用,在500°C以下,SF-POM1%这一组的强度增长最高,达到了60%;在相同温度下,SF-POM2%这一组的质量损失率最高。(4)本文通过改进的颗粒堆积和分析验证,探索明确了胶凝材料极限掺量的可行性,得到水泥熟料的最低用量(280 kg/m~3混凝土),以及传统钢纤维和新型共聚甲醛纤维耦合作用协同机理,为UHPC生态经济方面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其他文献
钾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根系是植物吸收养分的重要器官,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低钾胁迫下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协同调控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生理及分子机理尚不明确。本试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典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钾敏感玉米自交系D93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在低钾胁迫下添加最适外源萘乙酸(NAA)的基础上施加不同浓度的
学位
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喜磷作物,缺磷制约大豆产量的一项主要因素。在农业生产中,会通过施用磷肥来缓解磷缺乏问题,但磷矿的资源有限,而且过度施用磷肥会造成环境污染。而种植磷高效品种大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明确磷高效大豆对磷素吸收及转运的途径,对提高大豆的磷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低磷胁迫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大豆的根系蛋白差异,确定与磷缺乏
学位
为探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合理施氮方式与行距配置组合。本研究以沈稻9(穗粒兼顾型),沈稻505(穗数型),沈稻527(穗重型)为材料,于2019-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采用3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不施氮肥(N0)、农户方式(N1)、底氮减施(N2)、底氮后移(N3)4种氮肥管理方式,副区设常规方式(行距30cm,R1)、缩行增密(行距25 cm,R2)、宽窄行(行距40 cm+20 cm,R3)3种
学位
水稻是全球一半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为解决人类温饱做出重要贡献。中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由于光照、温度和土壤的差异对水稻生产影响巨大。近年来,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了水稻产量。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将目光聚集在“增产缩差”上,我国水稻实现高产的同时,如何提高效率,也逐渐成为未来水稻产业发展目标。为了阐明粳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差异形成的原因,本试验在辽宁省主要稻作区盘锦辽河三角洲、东港东南沿海稻区和
学位
异源三聚体G蛋白信号介导细胞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在多种生物进化上相对保守。在水稻中,G蛋白参与多个重要农艺性状的调控。本研究发现了两个非典型G蛋白γ亚基DEP1和GS3拮抗调控水稻产量和品质。dep1突变体显著增加了每穗粒数,但对食味值、蒸煮和垩白相关性状不利。gs3突变体的植株每穗粒数减少,但粒长显著增加。gs3突变体植物在食味、外观、蒸煮品质和快速粘度分析仪(RVA)上表现明显优于野生型和de
学位
氮素作为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影响对植株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自噬是真核细胞体内一种大分子降解机制,可应对外界胁迫刺激,降解蛋白质和细胞器等物质并对其进行循环再利用。ATG8是自噬过程中的核心组分,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本课题组前期已有研究表明过表达OsATG8b基因的功能,提高转基因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水稻品种中过表达OsATG8b
学位
本研究以耐性较好的花生品种NH5和HY22,敏感型花生品种NH16和HY20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的方式,通过分析低温(15℃/10℃)、干旱(田间持水量的40%~45%)及其复合胁迫条件下花生幼苗的形态特征、光合特性、渗透调节作用、抗氧化防御能力和超显微结构等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探究了花生苗期响应低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旨在为东北地区花生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
学位
化工行业的传统精馏分离过程通常采用精馏塔进行,该类设备存在体积大、能耗高等缺点。超重力精馏是一种新型的传质强化分离技术,具有设备体积小、质量轻、低能耗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超重力精馏分离技术在传质性能的研究和相关行业利用的进展,通过设备性能和工艺参数的相互对比,体现了超重力精馏技术相比传统精馏分离的优越性。
期刊
生物炭复合单种微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增强其抗逆境能力,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但由于微生物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很难在复杂的土壤环境中得到很好的发挥。本研究旨在利用生物炭复合多种解磷菌、促生菌来促进土壤中难溶磷向速效磷转化和利用促生菌产物来提高樱桃番茄生长情况,分析其影响机制。本试验主要通过樱桃番茄苗期生长试验和设施栽培生长试验,探究对其樱桃番茄生长、根系、土壤理化性质和
学位
近年来,由于间作套种体系具有土地和光热资源利用率高的特点,花生与其他高秆作物间作套种的面积越来越大,已逐渐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花生种植方式。但高秆作物会对花生产生遮荫效果,从而使遮荫成为制约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最主要的因子之一,因此深入研究花生响应遮荫胁迫的生理机制十分重要。本试验以耐荫型花生品种花育22、阜花12和不耐荫型花生品种农花11、农花5号为试材,设遮荫30%处理,以不遮荫为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