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复兴与再造——以南京云锦为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opty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文化不断冲击传统文化。近几年来,兴起一股传统文化保护的热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南京云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与保护过程可以视为传统文化保护的典型案例。南京云锦经历了鼎盛到衰落再到复兴与再造的过程,表现了国家意志的渗透和传统文化自身的改造适应。国家、社会与民间各种力量互动与博弈促成了云锦这项传统文化的发展、复兴与再造。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为研究对象,试图描绘其发展过程及保护过程,力图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力量的作用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传统文化改造的动力,以期望通过研究云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过程,探寻传统文化的保护方式。  本文共六个章节,第一章节是对研究问题的相关文献综述,以及研究背景、方法及目的等内容。介绍了研究的方法及过程,并且进行了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章对云锦从鼎盛到衰落再到复兴与再造的发展过程进行资料上的描述。第三章描写了当下云锦的复兴过程,主要从政府、传承人、民间三方面进行描述。第四章主要写了新时代的云锦再造。从云锦产业化问题的角度对云锦的传承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五章描写了与南京云锦有关联的两种传统文化的不同境况,试图将两者进行对比,更加直观的看待传统文化保护背后各方力量的角逐。第六章探讨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通过云锦这一案例,探寻其背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博弈。  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国家意志的渗透与传统文化的适度迎合是相互伴随的。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一把双刃剑,即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空间,但也使传统文化失去其本身传统的东西。这就需要双方的配合与妥协。在这个过程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博弈与互动,正是因为两者的博弈,才能使传统文化的保护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之下,不会因为一方的利益而造成名为保护,实为破坏的后果。
其他文献
在我国未来“谁来种地”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来自村庄内部的农户作为内生型农业经营大户的潜在培养对象,相比于外生型资本大户其在形成村庄稳定的治理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
进入21世纪,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城郊的农民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入城市,开始成为城市的居民。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转化为市民,职业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其原先所维持
2011年以来,国家通过颁布确权政策、选择试点县等方式逐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自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农户可以通过转包、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并鼓励以集体形式进行农地确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正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世界各国为了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转变旧有发展模式、谋求城市新兴竞争力都在着力打造低碳城市。社区的低碳化是低碳社区建设的重
河北省总工会在积极组织基层企业工会参加“安康杯”竞赛的过程中,不图轰轰烈烈走过场,只求扎扎实实出成效。2004年,省总工会将“安康杯”竞赛活动重点扩展到非公有制企业单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农民日常生活中互助行为的变迁是反映当今中国农村人际关系变迁的一个窗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在传统农村社会的嵌入,大量文献都将农村人际关系的理性化和金钱化看作整体趋势,这
微博出色的实时更新能力和方便快捷的操作模式,使它在众多新媒体的网络应用形式中脱颖而出,极大地转变了人们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的沟通方式。微博在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中占据着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竞争已超越产品本身,非产品竞争被置于突出地位,良好的企业形象已成为企业攻城掠地、战胜强手、提高销售额的锐利武器,受到社会各界和企业自身
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在摆脱前丰盛社会这一语境的前提下,消费不再是作为生产的对立面出现在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消费满足的不仅仅是物质的需求,而是满足一种创造意义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