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城郊的农民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入城市,开始成为城市的居民。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转化为市民,职业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其原先所维持的熟人社会关系网络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改变。失地农民社区的居民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游离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既面临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阵痛,由其所组成的社区也面临着如何选择发展策略和应对风险的种种变革。本文以社会网络和公民社会的相关理论为切入点,运用文献研究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把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庆市X社区作为透视的焦点,对该小区失地农民“熟人社会瓦解”的个案进行深度研究,以期发现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社会变迁和转型所带来的“熟人社会的瓦解”的现象对失地农民社区管理的影响,继而提出相关的管理策略。
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选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本文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背景进行的研究设计:一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失地农民社区大量增加的现实状况;二是加强社会管理,建立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了学术界研究失地农民社区的现状和角度,以及目前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主要介绍了本文写作的目的,思路和方法等情况。
第四个部分首先对熟人社会、失地农民社区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指出本文是基于社会网络、公民社会等理论进行的研究。同时,指出了社会网络理论和公民社会等理论对失地农民社区管理的借鉴意义。
第五个部分是案例分析部分。首先介绍了样本社区的概况。然后,笔者从案例出发着重从居民内群体拉力和外部环境推力两个方面介绍了样本社区熟人社会网络不断瓦解的现实状况。导致失地农民社区熟人社会瓦解的居民内群体的拉力主要是指:认同的困境,信任的危机,“同质性”的结果三个方面;而促使失地农民熟人社会瓦解的外部环境的推力则主要是指:文化隔离,居住环境隔离,职业分层、制度缺陷等几个方面。
第六个部分,笔者论证了失地农民熟人社会无法再生产的原因,之后介绍了熟人社会的瓦解对失地农民社区管理的影响。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和阐述了熟人社会瓦解之后给社区带来的诸如社会怨恨增加、乡规民约失效、社区认同感不高、社区就业率低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七个部分,笔者基于第五个部分的相关内容,运用社会网络和公民社会理论对失地农民社区的管理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如加强失地农民的再社会化,提升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通过强化教育,重视土地流转时的农民利益等措施来提高失地农民社区居民的社会稳定性;鼓励社会参与失地农民社区管理,提升失地农民社区的管理水平等。
第八个部分,介绍了本研究以熟人社会的瓦解为视角探讨失地农民社区管理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同时介绍了本文可能存在的局限以及对未来相关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