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背景下榆林市马铃薯产业提升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8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对我国农业结构优化转型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保障意义。榆林是我国马铃薯五大优生区之一、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市之一。榆林的马铃薯产业目前存在着大而不强、产业链短、发展动力弱化等问题,因此研究榆林市产业结构、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榆林市产业融合发展与马铃薯产业融合发展建议对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等理论为基础,以榆林市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为背景,以榆林市产业融合程度评价与马铃薯产业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指标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榆林市产业结构进行剖析,进而详细分析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马铃薯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榆林市近四十年间生产总值与人均生产总值有了大幅增加,三产结构由“一三二”(58.7:20.0:21.3)演变为“二三一”(5:62:33),2011年以来榆林市第二产业贡献率保持在75%左右,长期由第二产业驱动经济发展。榆林市农业总产值近年来有了大幅增加,但增加值率却持续下降,农产品生产总量大幅增加。榆林市三产融合度表现为中高度融合,但近年来有所下降,榆林市农林牧渔与其服务业融合度表现为中高度融合,近年来有小幅度下降。2、榆林市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系列问题,如:宏观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产业结构单一、市场主体活力不强;规模经营化程度低,新型经营主体占比不高;要素支撑短缺,改革创新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瓶颈制约突出的系列问题,提出未来榆林市产业发展应科学布局,整体规划榆林产业融合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重构榆林产业结构;强化产业园区科技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区域品牌培育,打造知名产业融合示范区;以产业重构为契机,促进产业多功能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建议。3、榆林市马铃薯产业近四十年种植面积扩大了6万公顷,总产增加了40万吨,稳居全省第一马铃薯种植市,马铃薯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从良种繁育、种植、加工全产业链模式,但总体来看仍存在着“产业大而不强,农民不富”的困境。研究发现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存在着单产水平整体较低,产业发展不强;加工水平大多仍停留着初级阶段;产业化程度低、融合度低;马铃薯产业融合发展较慢等系列问题。针对此,提出未来榆林马铃薯产业应加强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建立多级分层加工体系;强化马铃薯市场营销体系;建立健全产学研科技生产体系;加强政策引导马铃薯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深耕马铃薯文化特色;强化榆林马铃薯品牌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试验以探索经济、高效的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时间为目的,为昆明地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马铃薯‘合作88’为试验材料,设14个不同移栽期,研究温室条
1983年6月中、下旬,在沙湾县农业科学实验站,对氧化乐果、敌杀死(即溴氰菊酯)等药剂进行了大田药效试验、示范。试验结果如下: (1)用40%氧化乐果乳油,亩用药量50毫升;或50%甲
文化是学校发展之魂。随着学校文化研究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逐渐深入,如何来衡量学校文化的优劣,怎样获知学校文化建设的进展、效果等问题,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移到学校
近些年,经媒体曝光的伤害儿童案例不胜枚举,如父母殴打孩子、强迫孩子乞讨、教师体罚学生、幼师虐童、保姆虐婴、女童遭受性侵犯、使用童工等;2011年广州7岁女童长期被继母关在
报纸
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与学生交流,并结合其学习特点探讨零起点班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学要素、教学方法及其相关问题。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加速了传统纸质教材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但纸质教材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要在尊重教
“大佛龙井”是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自1995年正式创牌以来,大佛龙井品牌发展迅速。然而,随着中国茶叶品牌角力的升级,大佛龙井品牌的一些固有问题也日益
本文主要对相邻关系容忍义务的制度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此来更好的研究这个问题。导论部分通过数据阐述了我
在青少年的焦虑障碍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社交焦虑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青少年时期的个体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时期表现为内心敏感,比较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解释偏向是指个体
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和改善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是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