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稻米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稻米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在中国粮食品种结构中,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品种大约占据了中国粮食消费总量的九成,其中稻米就占了约57.90%。一直以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以保障口粮为首要任务,也就是首先要保证吃饭问题,显然,稻米对中国粮食安全举足轻重。虽然从相对值上看,稻米进口量占稻米国内产量的比重还不到1%,但是从绝对值上看中国稻米进口量节节攀升,特别是2008年以后,中国稻米进口激增,2011年中国稻米出现了十多年未见的净进口状态(除了1995年和1996年,中国稻米进出口贸易在1992-2010年期间均保持净出口),且2012年稻米净进口量持续扩大达到206.5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现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稻米进口大国,大量进口稻米不仅给国内稻米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在这种情况,如何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所提出的“坚持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粮食供给”;如何在稻米进口增长趋势不可逆转的前提之下保持稻米进口贸易增长的相对稳定性,避免无序的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等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对中国稻米进口增长的波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经济周期理论,供求理论等经济理论,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宏观经济、统计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等知识,尝试对中国稻米进口贸易增长的波动性特征以及引起波动的原因进行初步探析。本文首先对中国稻米进口的贸易状况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利用有关的统计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稻米进口的波动性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接着从宏微观两个层面,通过建立CMS模型和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引起中国稻米进口增长波动的主要因素以及各个因素对中国稻米进口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最后文章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