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影响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4个因素,即加强局部取穴A,配合远道取穴B,电针波型C,治疗间隔时间D等因素的二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观察各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大小,比较每个因素各水平的优劣,研究两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并选出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关于这四个因素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设计本研究4因素2水平的正交表L8(27),将64名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区组随机方法随机分为8组,每组8个病人,按L8(27)正交表设计所列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前进行VAS评分及颈椎病临床量表评分,初次治疗后进行VAS评分,治疗2周后进行VAS评分及颈椎病临床量表评分。实验结果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直观分析以及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分析VAS评分与颈椎病临床量表积分结果,因素A、因素B两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直观分析因素A与因素B的K1均大于K2,说明加强局部取穴、配合循经远道取穴能明显提高针刺的止痛效果和综合疗效;因素C两水平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K1<K2,说明在针刺即时止痛效果上,电针疏密波作用优于连续疏波。治疗两周后,治疗前后因素D两水平颈椎病临床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K1<K2,说明隔日一次的针刺治疗在综合疗效上优于每日治疗一次。同时分析结果还发现,治疗前后因素B与因素C的效互作用BC两水平的颈椎病临床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经比较显示B1C2的K值大于BC的其它组合,说明因素B与因素C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针刺疗效具有显著性影响,B1与C2的组合效应大于B1与C2单独效应合,B1C2可提高针刺疗效。结论1、加强局部取穴、配合远道取穴对针刺的均能显著加强止痛效果及综合疗效;电针疏密波在即时止痛效果上优于连续疏波;隔日一次治疗的针刺疗效优于每日一次;远道取穴与电针波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针刺的综合疗效有显著影响,疏密波作用于远道穴位时可明显加强针刺疗效。2、以远道取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减少针刺的不良反应上比以局部取穴为主具有优势。3、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佳方案是:A2B1C2D2,即无论在止痛效果以及针刺综合疗效上在以颈夹脊穴为基本穴的基础上配合远道取穴,选用疏密波进行电针治疗,隔日治疗一次的疗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