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有着86年的历史,新中国以后,儿童电影在丰富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之余,也承担了很重要的教育任务,一批优秀的儿童影片,影响和鼓舞了一代人,直到现在都被广大观众津津乐道。然而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电影日渐式微,不仅鲜有脍炙人口的作品出现,在美国儿童电影气势汹汹的冲击下,更是被国人所忽视和遗忘。
本文选取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电影33部,美国儿童电影31部,以根据霍夫斯泰德价值观维度理论——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差距、不确定性规避、阳性主义/阴性主义、长期观/短期观;克拉克洪和斯托贝克价值取向理论--人的本性导向、人与自然导向、时间导向、行动导向和社会关系导向;以及霍尔的高/低文化语境理论三个文化差异理论为工具分析了90年代以来中美儿童电影的差异,做出数据统计,并辅以具体个案剖析,最终得到了如下结论: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儿童电影仍然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与中美文化模式是总体一致的。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儿童电影在某些方面出现了趋同。这是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融合的趋势和儿童电影的特性有关的。
另外,本文结合对两位业界人士的访问,对中国儿童电影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进行了粗析。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希望为90年代以后面对尴尬的困境的中国儿童电影,提供一条发展的思路:既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不能照搬美国儿童电影的模式,又要理清当代全球文化融合的趋势,尊重电影文化产品的特性,走出一条中国儿童电影更为健康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