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穗槐中鱼藤酮的组织特异性分析及其提取物的杀虫活性检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c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紫穗槐中的鱼藤酮,研究提取工艺和定性定量方法,用确定方法测定紫穗槐中鱼藤酮含量的组织特异性,研究紫穗槐提取物的杀虫活性,并对药物的配伍实验和对害虫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0min,提取溶剂氯仿,超声频率100kHz的条件下,有效成分提取率高达97%,方法简单、可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对紫穗槐中的鱼藤酮进行质量分数测定,确定其定量方法,色谱柱:YWGC18柱(250mm×4.6mm id,10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03mol/L磷酸溶液(体积比30:32:38),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95nm;在该色谱条件下,鱼藤酮的含量在0.16~0.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993,回收率86.3%,该法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适用于对紫穗槐体内鱼藤酮的定量测定;对06、07年紫穗槐不同月份,不同部位鱼藤酮含量测定表明:紫穗槐叶七月份含量最高为0.0115mg/g,种子九月份含量最高为0.0307mg/g;通过实验室内杀虫活性测定发现:紫穗槐种子提取物对美国白蛾的杀虫活性较强,LC50为10.76,叶提取物活性较弱,LC50是种子提取物的1.15倍,同时,紫穗槐提取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紫穗槐提取物与苦皮藤、藜芦碱配伍都表现出协同效应;在检测鱼藤酮对美国白蛾防御酶影响的实验中表明:处理35min后,虫体CAT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处理55min后CAT活性升高,POD在对应的时间内均升高,分别为对照的1.79倍和1.15倍,150min后(死亡前)CAT、POD均降低。
其他文献
线粒体tRNA基因突变与一系列的人类疾病相关。线粒体蛋白质合成的缺陷即与综合征型耳聋(听力损失与其他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又和非综合征型耳聋(听力损失是唯一明显的医学问题)相关
據印度尼西亚抗灾署于搜救工作结束前夕发布的数据,9月底发生在该国的地震和海啸已造成2073人遇难,另有680人失踪,1.07万人受伤。  9月28日早,距帕卢市不远的中苏拉威西岛沿岸发生6.1级地震,后来该地区又发生7.4级的地震和一系列余震,地震过后,3米高的海浪袭击了依望加锡海峡而建的帕卢市。  这次海啸让人们回忆起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那次大海啸,导致22.6万人死亡,是全球200多年
期刊
本研究以乌龟(Chinemys reevesii)和红耳滑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的亚成体为模型动物,分别在16~36℃下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本文分别研究了温度对两种亚成体龟空腹状态下
干旱、高盐和低温等非生物环境以及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限制作物的产量。在逆境胁迫条件下,植物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感应环境的变化,然后将环境变化转变为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