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延边地区朝鲜族私立学校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b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初,朝鲜族在延边地区开办了多所私立学校,且大多数属于反日性质极为突出的学校。1906年,由李相卨等反日志士在龙井村创办了瑞甸书塾,是近代国内第一所朝鲜族私立学校。该校以培养反日人才为宗旨,开展新学教育活动。但因经费短缺,还受日本的干涉,八个月后,被迫废止。虽然该校建校时间不长,但在朝鲜族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新式学校的开端。此后,各类学校开始创办、兴起。1907-1921年分别在延边地区分别出现了昌东学校、光成学校、明东学校、北一中学、大邱、正东学校、恩真中学、大成中学、明信女子中学等。据1928年统计,上世纪初在东三省设立的朝鲜族私立学校达到470所,教师和学生数分别达到830名和16929名之多。近代朝鲜族私立学校数量约达东北亲日朝鲜族私立学校的6.6倍。因中日矛盾日益激烈,东北军阀也纷纷限制朝鲜族教育,甚至予以取缔,在这种种艰难、复杂的环境下,朝鲜族教育仍然不断发展。主办人明确反日思想,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取得政府支持。虽然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朝鲜族生活窘迫,但他们明白:只有设立反日的民族私立学校,才能革命,才可以培养出努力奋斗、实现民族解放的革命军。上世纪初,虽然朝鲜族反日民族教育活动受到日本的镇压、破坏,但朝鲜族私立学校仍培养出诸多革命战士。而且在反对日本殖民地奴化教育过程中不仅为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延续,做出了贡献,也为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延边地区开展新民主主义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朝鲜族教育在建国后领先于其他少数民族教育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及条件。论文共划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为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产生及朝鲜族私立教育发展。本章重点阐述延边朝鲜族社会的形成以及传统书塾教育转向近代学校教育的过程。第二章注重阐述延边地区朝鲜族私立学校一方面抵住日本的阻挠、肋迫、压制的同时,在延边地区广大人民积极帮助下培养出大批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解放的反日人才的过程。通过分析朝鲜族私立学校的开展的教学内容及培养宗旨来还原和丰富朝鲜族人民开展的反日斗争史的全貌。第三章,是朝鲜族私立学校的衰败与日本皇民化教育。建立伪满洲后,日本为了控制朝鲜族教育,开始整改私立学校。颁布改制法令,统一管理东北朝鲜族教育。同时对当地民众进行皇民化教育,消灭延边人民的斗争意识和反日意识;第四章,在总结二、三章的基础上分析朝鲜族私立学校在朝鲜族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起到的作用。结论部分对朝鲜族进行传统私塾教育到设立私立学校,再到学校没落等整个过程,对私立学校的出现、发展进行总结,不仅使朝鲜族人民接受教育,还受到新学影响,初步构建较为系统、相对完整的一整套新式教育体系,为朝鲜族的民族教育打下重要基础。另外,在朝鲜族开展反日民族运动,私立学校教育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NV-9501型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是由浙江大学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本文简要介绍了仪器的结构、技术指标和特点。
本文对传统的环冷机密封装置的基本设计进行了缺陷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新式密封装置设计的基本理念、具体设计方法以及最终的实际使用效果。这一装置设计不仅具有经济性强、
根据秃杉有关的研究文献,对秃杉物种的确立,天然林的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动态和更新演替等种群特征,原生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引种地气候和立地的适应性,速生性,抗寒、耐高温
新闻媒体在弘扬中华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自觉承担起宣传传统文化的责任。本文以中国广播联盟开展的"中华文化巡礼"系列活动为例,结合地方台的具体
石灰石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CaCO3),是沉积形成的岩石,白云石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镁(CaCO3·MgCO3),是经过沉积、变质等形成的岩石。利用非金属矿石灰石、白云石开发深加工的钙镁
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内涵,然后分析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最后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现代价值,包括传统道德教育对现代德教精神的影响、传统道德教育
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是将供体动物的精原干细胞通过细胞移植技术移植到受体动物的性原基,移植细胞随后在受体动物性腺内增殖和分化,最终生成供体来源的成熟配子。这项技术的发
该文描述了嘉山地震台TJ—Ⅱ体应变仪钻孔的地质构造特点与钻孔岩芯物理特性,介绍了TJ—II体应变仪在嘉山台运行情况。通过对嘉山地震台TJ—II型体应变仪近年来观测资料的分
目的:探讨在血透(HD)间歇期用大黄口服、灌肠交替疗法延长慢性肾衰(CRF)患者HD间歇期.方法:将89例CRF患者根据经费状况分为治疗组(HD+大黄组)和对照组(充分HD组),两组治疗前
当今的国际形势非常复杂,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加快了对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进程。迄今为止,中国在东盟国家开展的公共外交实践已经在文化、教育和新闻媒体等领域取得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