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古是农业大国,自二十世纪开始,我国国内农药的年均产量和使用量一直居高不下。近几年来,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和新型农药的不断开发,由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事件以及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农药虽然能毒灭阻碍农作物生长的有害昆虫,但其进入自然环境后会发生渗透、逸失、聚合、富集等多种行为,具备极强的迁移和扩散能力,会对水体、土壤、大气以及生物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治理农药污染势在必行。噻虫胺是一种新型烟碱类农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之一,它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易移动性、易光解不易水解等特性,且能够迅速渗入地下水中。传统的农药废水处理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新型农药的降解,因此亟须提出一种具有高效降解农药废水的新技术。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具有高能自由电子的辐射作用、紫外光辐射分解作用、臭氧以及活性自由基粒子的氧化等多种作用,在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选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结合二氧化钛-石墨烯催化剂共同作用降解目标污染物-噻虫胺。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将不同比例的二氧化钛-石墨烯催化剂负载到蜂窝陶瓷板上(Owt%,1wt%,2wt%,5wt%,8wt%,10wt%),并对改良后的催化陶瓷板进行XRD、SEM、FTIR和DRS等表征实验。根据表征实验的结果以及不同比例的催化剂对噻虫胺溶液的降解效果,8wt%Gr-Ti02被选择为最佳配比的催化陶瓷板。利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噻虫胺时可能会受很多条件的影响,本文在Ti02-8%Gr-DBD体系中,分别对污染物的初始浓度、溶液的起始pH、起始电导率、电源的输入功率以及外来抑制剂和金属离子等降解条件进行单一变量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待降解噻虫胺溶液的浓度过高不利于降解效率的提高,在浓度过低时体系的能量产率也会过低,100 mg/L的初始浓度时降解效果最佳;体系内太高或太低的输入功率都抑制噻虫胺溶液的降解,高能电子辐射和紫外光强度在输入功率低时会处于较弱的状态,输入功率过高会出现放电不稳定的现象,因此输入功率在200 W时达到最佳;溶液在酸性条件下H202发生光解生成更具氧化性能的HO·,提高体系的氧化能力,而在近中性和碱性条件下,H2O2则会与HO·反应消耗了 HO·,这对噻虫胺溶液的降解不利;在溶液的初始电导率为150 μS/cm时,噻虫胺的降解率最高,而当溶液电导率增加至300μtS/cm和450 μS/cm时,溶液中过多的盐分子会阻碍催化剂中高能电子的转移,同时消耗部分活性粒子,降低体系的降解性能;加入二价铁离子和铜离子都可以提高溶液中噻虫胺的降解效率,使得噻虫胺在降解时间内达到完全降解;噻虫胺的降解效率会随着加入异丙醇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实验证明了噻虫胺在降解时,溶液的pH呈现下降趋势,而电导率逐步升高。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噻虫胺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探究噻虫胺在本实验体系中的降解机理及可能的降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