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极大提升,社会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发展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信用缺失问题成为典型,因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失信行为将严重腐蚀市场秩序,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况且,当下中国,信用缺失问题已经超出市场领域,延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和谐稳定,给社会治理带来挑战。为协调各方有效解决社会信用缺失问题,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针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信用问题,对如何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的战略规划。作为中国第一部国家级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该规划一方面体现着中央政府对我国当前社会信用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当前中国解决社会信用问题的紧迫性。必须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密织保障诚信的政策措施网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动力。本文遵循认清形势,抓住要害,破解问题的思路。首先以我国社会信用问题现状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为背景分析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对的严峻形势:一方面我国失信行为多发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给社会综合治理带来挑战。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居于初级阶段,大量空白领域亟待填补。其次,在厘清概念、明晰理论的基础上,汲取典型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有益经验,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律,根据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定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矛盾,找到六条衡量标准:(1)牢固的社会信用体系基础设施;(2)健全的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3)完善的信用监管体制;(4)发达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5)严格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6)诚信道德的回归与诚信意识的增强。依据六条基本标准,总结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历史与成就,分析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足和困境,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