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动态均衡关系与脱钩效应研究 ——基于总量与分类视角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4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取得开拓性进展。从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78.7亿元,到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9.08万亿。在近50年的时间里,完成约268倍的经济增长幅度,打响了“中国速度”,创造了“中国奇迹”。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造成的大量碳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极端天气、环境恶化等问题不断凸显。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公开数据,2018年由能源消耗产生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31吨,其中近四分之三的排放来源于中国、印度和美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其经济发展决策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因此,中国为降低碳排放增长速度做出诸多努力,并将改变发展方式、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发展模式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同时向世界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大幅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不仅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如何协调经济、能源、环境的循环发展,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矛盾,是当前中国调整发展模式的关键问题。为全面研究中国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首先,本文梳理选题背景并明确研究意义,围绕当今世界及中国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探究当前中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其次,从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及脱钩效应研究两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结论进行详细梳理、归纳和总结。随后,从理论视角出发,系统分析我国碳排放、能源消费及经济增长的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从经济发展情况、能源结构变化和碳排放衡量指标变化三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国由“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开始向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中国能源结构趋向多样化和清洁化,但煤炭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仍然是构成中国碳排放总量的主要因素。再次,本文基于总量和分类视角,采用协整分析和基于VECM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CO2排放存在长期均衡的对应关系;煤炭能源消费、石油能源消费、天然气能源消费与电力能源消费与CO2排放分别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产生的CO2排放仅存在由经济增长到CO2排放的单向因果关系,不存在互为因果的反馈性联系。随后,从能源分类与指标分类双视角探究中国碳排放的脱钩效应,探究中国主要能源消耗的碳排放脱钩效应,并对总碳排放、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指标进行三步脱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炭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基本处于向好发展的态势;石油、电力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基本处于弱脱钩状态;天然气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在2001-2012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增长连结”,但在2013-2017年经历了“扩张负脱钩——增长连结——弱脱钩——增长连结——扩张负脱钩”的U型变化,说明中国为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的系列举措获得了显著成效。三阶段脱钩的存在是由于经济增长始终是国家发展的优先事项。一个国家的碳排放脱钩需实现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与总碳排放量三个指标的依次脱钩才能完成。中国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强脱钩状态,说明中国已经基本完成第一阶段脱钩。而人均碳排放脱钩指数与总碳排放脱钩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1-2013年基本处于弱脱钩状态,2014-2017年为“强脱钩——弱脱钩”的对勾型变化。说明随着中国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相关政策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的发展方向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本文从国家节能减排战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基于总量和分类视角对中国碳排放、能源消费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及脱钩效应进行研究,相较于以往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1)从总量与分类水平上对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当前中国能源结构下各主要能源与碳排放、经济增长的反馈机制、经济增长对各类能源的依赖程度,能够较好地明晰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有效路径。(2)基于能源分类视角,运用Tapio脱钩指数分析中国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从能源分类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各主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脱钩效应,能够较好地反映能源在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3)将碳排放强度与人均碳排放指标引入脱钩效应分析,分别探究中国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总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情况,从指标分类视角系统研究中国碳排放脱钩的三阶段效应,从而为中国更好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提供更精准的建议。
其他文献
目前有关数字技术与雕塑之间关系的文献普遍都是对数字技术的高效便利和自由成形方面的探讨,或是对软件及打印技术的具体操作的介绍,缺少更深入的研究。这类积极的评论吸引了很多专业雕塑人逐渐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但也由此逐渐暴露出这种技术带来的不理想效果。笔者先从雕塑被影视、游戏影响的大背景开始,简单阐述雕塑的创作主体和创作方式如何被改变,然后结合具体的技术操作和软件特性,细致论述除其他文献介绍的利好之外,数字
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改变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同时,也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尤为普遍,它对于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都有很大帮助。但是,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的新要求,优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助力。
业绩补偿承诺是中国资本市场特有的并购交易安排,一般被视为目标企业的增信机制,能够缓解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并购重组中。清晰明确的业绩承诺会给证券市场传递比较明确的预期,能在二级市场上引起比较好的市场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业绩补偿承诺公告后上升的股价进行减持,引发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问题。因此从内部人交易的角度研究业绩补偿承诺的经济后果对于监管层防范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推进,我国正在逐步摆脱欧美国家“代工厂”的头衔,人口红利所带来的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正在趋于平缓。市场消费升级正在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驱动力。对企业而言,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异质性需求,只能通过专用性资产所生产的异质性产品来满足。而这也是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结果。企业在追求异质性产品的同时,资产结构也会因专用性资产比重的加大而产生变化,而这也对企业融资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进行股权融资
我国国际传播进入新阶段,利用好国际化传播平台,推进国际传播力建设,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是当前我国国际传播的主要任务。体育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在当前国际传播环境中可以很好地发挥融通中外的作用,体育国际传播值得重视。另一方面,拥有大量国际受众注意力资源的社交平台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成为各国对外传播必须占领的战略要地,利用好海外社交平台将在极大程度上触达国际受众,进而促进国际传播力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安排日常运营的重要内容。研究成本粘性特性,确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随收入变动的不对称性程度,是打开企业成本管理“黑箱”的关键途径。从供应链资源配置视角分析成本粘性的成因,研究产品市场势力及资产专用性是否会影响成本粘性。并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指导下,进一步研究二者内在联系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效果,丰富和完善成本粘性的现有研究。同时,基于资本市场大量数据得出的实证结论,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了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完善,具有专业素养、价值发现功能的证券分析师群体逐渐受到关注。证券分析师一方面连接着需要筹集资金的上市公司,一方面连接着广大的投资者,详细来讲分析师通过多方面收集上市公司发布的企业信息以及媒体的评价,然后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做出甄别与分析,进而深入研究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前景并发布盈余预测报告,市场上的投资者参考其预测进行投资。分析师行业的兴起,促使广大投资者尤
《民法总则》第一章第九条明确规定了“绿色原则”(1),自其确立以来,已出现较多适用“绿色原则”裁判的案例,并且在其适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通过对“绿色原则”的解读,讨论其在司法适用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绿色原则”的内涵、特征及功能的阐述。首先,对“绿色原则”这一新增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进行探究,主要包括“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及二者的关系几方面内容
近年来,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实体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中购置金融资产,分享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高额利润,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与趋势,资本运作与金融投资成为实体企业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显著。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给企业带来的盈利是昙花一现还是具有可持续,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学术界对企业金融化是否会影响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相对匮乏,也很少有学者对影响二者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需要准确并及时的把握市场动向,用来引导企业进行生产,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建立一条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供应链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大量实践证明,一个好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能通过信息技术覆盖企业运输、采购、配送、库存等各个方面,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率。本文选择JL公司为案例,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