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缪斯”——李贺诗歌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3839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所要揭示的问题是:李贺诗歌的“二元性”特质及其作为底层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该文以问题为中心,深入到文本中词句、意象的内部肌理,对李贺诗歌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细读,具体展示了李贺诗歌鲜明而独特的“二元性”特质,比如,诗歌结构的多种并列形式、意义的复杂生成方式、一隐一显两个声音的对话、游移不定的两种视角、永远无法进入的两个世界,等等。这种“二元性”特质是他的生存困境的表征,他的生存困境渗透到诗歌的思想、结构中,渗透到最细微的字里行间,渗透到最隐秘的情绪表达。本文展示了李贺的诗歌与其生存困境之间的复杂关联,并由此引发对诗人李贺悲剧性命运的反思,表达对底层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文化关怀。 该文的具体论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 第一个层面:语言-意象。这部分以品读李贺诗歌的语言为起点,首先从微观方面揭示李贺诗歌在意象的选取与构置、意义生成方面的“二元性”特征;进而从宏观上考察两类意象群,即“寒夜意象群”与“衰愁意象群”,“金石意象群”与“碎玻璃意象群”,从宏观层面上展示李贺诗歌意象的审美特质。 第二个层面:意象-心灵。这部分在内容上与第二章第三节“李贺的两极情绪”存在交叉,但考察侧重点不同,与前部分构成一种呼应关系。这部分通过对李贺组诗的考察展示李贺心灵世界的“二元性”特征:由希望到绝望的心路历程、复杂的“承恩情结”、“牧歌”与“苦难”的双重倾诉、失败者游移的目光。 第三个层面:李贺-人群。共有三个人物系列。首先是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李贺诗歌揭示了现实生存世界中的残酷秩序,由于他的尴尬身份,他在这种秩序中无所适从。这种尴尬状态在另外两组典型形象——女性和鬼神上更为具体地表现出来。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被抛入一个异己的世界,在残酷而荒谬的现实秩序面前无能为力——这恰是李贺的命运写照,所以他颠覆了幻相世界的寻常秩序,对鬼神形象进行了反常规的把握。 最后是该文的结论:李贺的生存困境与其诗歌的审美价值悖论。李贺有两重尴尬身份:“诗人”和“诸王孙”;这两重尴尬身份与他艰难的现实生存互相扭结,造成了他难以摆脱的生存困境。其诗歌的审美价值悖论是,一方面是感性与激情的溢出:“惊艳”式的感性震撼,激情穿缀起来的意象之舞;另一方面是韵味的不足:儒道两不济,意境不深远。独特的生存困境造就了李贺诗歌独特的审美价值悖论。
其他文献
本文以当代中国小说中的戏拟手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戏拟因素的梳理,力图展示当代中国小说中戏拟手法的特征,以及在当前纷繁芜杂的语境中戏拟的发展前景及它所面临的困境。论文
目的评价四川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成本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方法采用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结果四川省在控制与消灭脊灰的51年(1956-2006年)中,共获得净效益为26.04亿元。成本效益的
该论文以中外有关知识分子的理论为基础,以历史与现实中的知识分子为参照,运用归纳、比较、综合的研究方法,在与中国古代、近代以及外国文学中的同类题材的小说作品及其人物形象
本文以语词理据为桥梁,从词典学的角度,对小型单语语文音序词典——《汉语理据词典》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为促进汉语词汇学、语义学和词典学的发展和完善做一点基础性的工作,同时引
“情感讲述语词”是指以“讲述”的手法表现情感状态的语词,如“悲伤”、“喜悦”、“忧愁”等等。福楼拜以来,学者们多质疑这部分语词的表现功能,认为这些语词对于表现情感的准
《诗经》是流传到现在的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作为重要的儒家经典,《诗经》曾被后世文献多次征引来论说作者的观念、思想等。赋诗“断章”源自《
亲属称谓一直是国外人类学研究的重镇,近些年在我国的语言学界也引起了一定的重视。早在古代,以清人梁章鉅《称谓录》为代表的类书中就收集了大量亲属称谓,只是尚缺乏词位内部深
本文通过考察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及黑人女性文学创作,分析黑人女性处于被遮蔽的状况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从而认识黑人女性主义通过自己的理论探讨达到去蔽的目的。  黑人女性
新闻立台和资源短缺新闻类节目一直是电视台的“旗帜”,代表着电视台的水准,新闻节目质量一直是衡量各个台实力的标志。因此,新闻立台是各家电视台多年来追求的目标。自2002
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域外汉字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日本汉字音(SinoJapanese)、朝鲜汉字音(SinoKorean)和越南汉字音(SinoVietnamese)分别反映了汉语中古时期和后中古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