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为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阻碍学生兴趣发展的因素有许多,教学难点就是其一。所以,突破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更有效地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是学者和教师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如何运用可视化教学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验证可视化教学对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的作用,并尝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视化教学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流程,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的意义是运用可视化教学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本研究的重点是运用可视化教学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的教学流程设计。首先,对可视化、可视化教学及可视化教学难点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在可视化教学及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法等,立足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脑科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对运用可视化教学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的教学流程及可视化教学中确定教学难点的流程进行初步探索。本研究对运用可视化教学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的功效开展了教育实践。选择一所普通中学的八年级两个水平相当的平行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研究。将两个平行班设置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实施可视化教学活动前后,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变化;并对两组的学生进行物理成绩测试,将第一单元测试成绩作为前测成绩,将学校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后测成绩;并运用Excel软件及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论:实践教学前后,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显著提高。同时,实践教学前基础水平相当的两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中,运用可视化教学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本实践研究验证了实验前的基本假设,初步证明了本研究提出的在教学中运用可视化教学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最后,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思,从中发现不足,为以后进一步的开展实践研究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