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小狗的女人》(the lady with the pet dog),是契诃夫在1899年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1972年经改编发表了同名短篇小说《带小狗的女人》。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契诃夫与欧茨同名小说的对比,运用经典叙事学理论方法,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等方面对契诃夫与欧茨的短篇小说作研究比较,试图挖掘两位作家创作同主题故事作品时,运用不同叙事模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契诃夫笔下的女性被客体化,被作家进行了有效的操控;而欧茨笔基于女性经验且从女性视角写作,使其笔下的女性具有叙述的真实性和明显的主体意识。通过比较契诃夫与欧茨的不同叙事方法,阐释契诃夫是把女性形象作为评论对象而创作的,而女性作家欧茨站在自我性别的角度来论女性,更能替女性找到觉醒之路或是生存之路,唤起更多女性的自我意识。本论文主要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现状及论文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为作家介绍。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是研究比较契诃夫与欧茨的叙事方式,从叙事结构、叙述声音与视角、叙事时间与空间。契诃夫用线性叙事结构,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流畅的描述小说,并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叙述模式,以男性视角观察整个故事,多用公共场所与空间描写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契诃夫采用线性叙述结构,主要体现的是男性的发展与女性的停滞不前。并从男性的视角,关注男性的心理变化体现的是男性的声音,小说的女性形象是处于被观察与欣赏的位置。并且通过时空的建构与突显男性带领情节发展的重要性。与契诃夫线性叙事结构不同,欧茨采用了倒叙的方式,重置结构,小说把高潮放在了开篇,情节上跌宕起伏。虽然契诃夫与欧茨的小说同为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但是由于主人公的性别发生了变化,所以关注点和侧重点也有明显差别。欧茨的第三人称限制视角,意味着读者能够从安娜的视角中直接感受她的情感和想法,读者意识到安娜真正的想法是成为独立意识的个体。从时间来看,欧茨更注重对时序的重新排列以及对私人空间的描写。欧茨重写经典之作,基于女性经验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写作本身体现了叙述的真实性。欧茨打破原作的线性叙事结构重置结构,通过这样的书写,使读者重视情节的发展,中心人物真实的心理变化。第四部分为不同叙事策略下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前部分的分析比较,总结契诃夫笔下的女性是被动与客体化的,契诃夫有效的操控了小说中的女性,实际上这些女性形象是透过叙事者的观察,也可以说是被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作者,即男性的视角所呈现的表面现象。忽略了女性的真实心理。而欧茨笔下的女性则是主动的,主体化的,欧茨重置情节,更加注重人物的内心。小说开端便是高潮,有强烈的紧张感,作者聚焦于故事内容与人物心理,强化情节,突出重点,即人物的独立意识,使读者聚焦于人物的感受。第五部分也是论文的结尾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通过比较契诃夫与欧茨的不同叙事方法,阐释契诃夫是把女性形象作为评论对象而创作的,而女性作家欧茨站在自我性别的角度来论女性,更能替女性找到觉醒之路或是生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