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夫妻共有股权行使的法律规则完善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夫妻共有股权是指婚后夫妻共同取得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面对股权共有的立法缺失,研究夫妻共有股权权能行使的前提就是股权共有内涵的厘清。股权共有实质是夫妻对股权份额及其所产生权能的共有,但因股权行使涉及多方利益的冲突平衡,股权共有在民法规则和公司法规则下有不同的含义。对于夫妻选定一方为公司股东的行为性质解读也会影响共有股权的权能行使主体认定和内容限制,准共有物管理行为说契合我国现行立法现状和实践需求。司法实务中与夫妻共有股权行使相关的纠纷主要集中于共有股权的行使主体和一方行使股权的性质效力认定方面。我国民法典和公司法并无“共有股权”的明确规定,民法典并未明确规定股权本身是否属于共有客体和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股权权能与股东资格捆绑、股东一人享有和行使股权权能的公司法规定难以满足股权共同享有和行使的实践需求。公司法司法解释规定的股权归属认定规则用词模糊、含义不明,导致股权权利主体认定不统一。股权共有登记公示规则的缺失导致股权共有人权益无法得到切实保护。通过对域内外现行夫妻共有股权行使制度的研究,发现实行共同财产制的各国民法典普遍规定了生产经营财产的专属管理和共同处分模式、设定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和管理责任来保护共有人的财产权益。商法规范则确立了共有股权登记制度、共有股权的共同行使或代表人行使模式和共有股权的表决权不统一行使规则,进一步保护股权共有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民商法规则设计上应顺应股权利益分离的趋势和实践需求,对于股权行使规则的设计应注意民商法规则的协调,在立足我国商事实践的基础上,引入表决权不统一行使规则,完善共有代表人义务和责任规则,实现多方利益的动态平衡。关于构建我国的夫妻共有股权行使制度有以下具体建议:首先,完善夫妻共有股权的权利主体认定规则,包括立法明确股权份额的共有、区分股权权属和股东资格的认定、改进股权登记规则呈现股权共有,实现股权实质归属和形式归属的统一,增强登记记载的公示效力。其次,借鉴国外确立的除处分权外代表人独立行使股权模式。在该模式下构建共有股权的表决权不统一行使规则,依据股权登记外观明确单方处分行为的性质,细化股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最后,对于登记共有人股东资格认定的限制可回归章程自治,放宽股权共有人取得股东资格的标准,实现公司人合性保护和配偶共有人财产利益保护的衡平。
其他文献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网络通信技术,越来越多的犯罪亦不可避免地数据化、信息化,因而电子数据成为了刑事司法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案件中电子数据这一证据细分表现形式逐渐增多,在证据体系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我国在刑事证据方面的立法更多关注证据的取得方面,关于证据审查判断的规定并不多见,在“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背景之下,相较以往证据的审查规则受到了更多的重视。2012
学位
检察公益诉讼调查核实权是公益诉讼的基础,其行使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公益诉讼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对公益诉讼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检察机关作为起诉主体的原因分析、其所适用的具体程序等,而对调查核实权的研究较少。为了探寻检察公益诉讼调查核实权是否在司法运行中得到正确适用,本文以实际调研结果为依据,对检察公益诉讼调查核实权的司法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全文从四个方面研究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调查核
学位
《民法典》第172条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为概括性规定,但构成要件并不明晰,需以新司法解释予以进一步确认。结合旧司法解释、《民法典》(草案)、学界各民法理论和民事诉讼法理论,明晰表见代理构成要件采纳“新双重要件说”,其构成要件包括“1、权利外观;2、善意且无过失;3、可归责性”。以“修正规范说”为视角,重点探讨“评价性”要件(“善意且无过失”要件、“可归责性”要件)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以“修正规范说”
学位
“两权分离”向“三权分置”转变,核心在于促进农地流转。此种政策话语的法律表达,与学界十余年来所形成的通说并不一致。2018年《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2021年《民法典》实施,也并未取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诸多限制,而是通过收缩旧权、创设新权的方式,在促进农地流转的同时,兼顾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落实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文章从土地经营权的赋权逻辑出发,解构土地经营权双重设立主体与双重性质的特殊性,以土地
学位
近年来,各地法院在民事审判领域纷纷开始要素式审判的改革探索。要素式审判在充分发挥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统一裁判尺度功能的同时,还利用数据云端科技,积极开发新型智能审判系统,进一步加快诉讼流程,减轻基层法院的工作负担。但是,除了一些法官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外,当前国内学术理论和立法领域对要素式审判的研究称得上是略显单薄。一方面,文献数量较少,内容重复度高,且大多集中司法实践的研究上,对理论深度研究不
学位
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被追诉人和辩护律师之间存在辩护意见冲突的情形时有发生。是否可以独立于当事人的意志行使辩护权成为辩护律师的难题,也成为实践及学界中的争议问题。辩护冲突既会导致辩护效果不理想、不利于维护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也会导致刑事诉讼的无序,浪费司法资源。因此,有必要就辩护冲突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全面把握该问题,需要梳理现有的相关规范和辩护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可以由典型个案切入并分析
学位
报复性起诉是检察机关以不正当目的行使起诉权,我国目前暂无精准定义,但在实践中已有发展之态势。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案件中裁量权的扩张,一方面能够提高认罪认罚案件适用率,促进控辩双方达成量刑协议,另一方面由于相关监督机制不完善,容易出现检察机关因被不起诉人撤回认罪供述等行为,进而提起报复性起诉。借鉴域外国家认罪协商中限制报复性起诉的做法,并结合我国案件特点,分析报复性起诉在我国的独特表现以及产生原因,最
学位
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发展,认罪认罚案件越来越多。被追诉人不认罪的传统案件,律师的辩护作用似乎不证自明。辩护律师通过积极会见、调查取证,发现案件的关键证据,进行定罪问题和量刑问题的辩护。相比不认罪认罚的案件,认罪认罚案件的诉讼程序设计更加复杂,有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辩护律师的法律帮助、程序选择建议等辩护行为十分重要。因此,认罪认罚案件中有效辩护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探讨现实中被追
学位
2012年我国刑诉法修改,第一次增加设立了辩护律师可以向被追诉人“核实有关证据”。该增设条文在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丰富了辩护制度的有关内容,对维护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略显遗憾的是,修改的刑诉法仅以一款条文,宣示性规定了辩护律师拥有核实证据权,而关于该权利运行的范围、方式以及权利救济等方面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有关司法解释也未翔实补充。法律规定的模糊导致司法实
学位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这表明未来陪审制度的改革中心是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事实认定方面的优势,解决长期以来“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痼疾。可以认为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的区分是此次改革核心。但刑事案件中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相互交织,各自兼具对方属性。难以寻找一条清晰区分的界线。我国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