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应用比较形态学分类方法对中国北方地区大豆根围线虫的主要属种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在中国北方10个省24个市县的大豆根围土壤采集到625份标本中,共鉴定出植物寄生线虫2目10科21属19种,自由生活线虫7目8科18属。其中19种植物寄生线虫包括喜悦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 hilarulus、穿刺短体线虫Pratvlenchuspenetras、咖啡短体线虫P.coffeae、刻痕短体线虫P. crenatus、松拟盘旋线虫Pararotylenchus pini、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假强壮螺旋线虫H.pseudorobustus、广东杆垫刃线虫Rhabdotylenchus guangdongensis、突出针线虫Paratylenchus projectus、平度盾线虫.Scutellonema pingduensis、陈氏盾线虫.cheni、大盾片盾线虫S.megascutum、短纹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brevivlineatrs、甘蓝矮化线虫T.brassicae、筒状矮化线虫T.namibiensisr、畸形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informis、informis、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onhe、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双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icaudatus。
将植物病理学、土壤生态学和传统线虫分类学相结合,通过对辽宁省和黑龙江省连作、轮作、水改旱及撂荒4种耕作方式的大豆田土壤线虫总数、优势种群、营养类群和生态指数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大豆田土壤线虫产生的影响不同。连作条件下大豆胞囊线虫群体数量积累最多,轮作次之,撂荒和水改旱大豆田胞囊线虫数量很少,玉米一玉米一大豆轮作条件下胞囊的数量积累最少。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线虫的功能类群,首次获得能够反映耕作制度合理性的指示性线虫为胞囊属Heterodera、锉齿属Mylonchulus和单齿属Mononchus线虫,其中大豆胞囊线虫为指示土传病害发生程度的关键线虫属种,土壤线虫生态指数中的SI和EI可以作为有效指数来指示大豆田土壤线虫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本研究结果为我国东北地区采用合理耕作制度、避免大豆胞囊线虫病害的严重发生、保证大豆大面积增产增收的农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