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人学”也应运而生。尽管学者们对人学的定义和内容等众说纷纭,但无一不承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更是以“人最为天下贵”为思想基础,实现了人类对自我的最初理论省思,并形成了内圣外王、修己治人的思想宗旨。先秦时代是儒家人学思想的奠基时期。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儒家人学思想的发生、内容、地位以及价值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 本文第一部分探讨了先秦儒家人学思想发生的四种原因:它萌芽于原始宗教中的人文基因;鲁国特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是它得以产生的土壤;周代的礼乐人文文化是其直接来源;“礼崩乐坏”则为其产生提供了契机。 在第二部分,本文把先秦儒家人学思想的内容分为天人关系论、人性论和理想人格三个方面。其中天人关系是先秦儒家人学思想的理论基石,“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两种天人关系论的理路都是“人道”与“天道”的契合,所谓的“天道”只不过是社会秩序和人间道德的“天化”,实为一种“神道设教”,“人道”是“天道”的全部内涵,“人道”具体来讲就是“礼”;人性论是先秦儒家人学思想的内向求索,以往学者们通常把先秦儒家的人性论分为自然人性论和道德人性论,但本文认为,两种人性论之间还有个中间环节——先验的人性论;从自然人性论到道德人性论转化有深刻的社会背景;理想人格的实现是先秦儒家的终极价值,儒者们把圣贤、君子作为自己的人格境界,即通常所说的“内圣外王”,他们还进一步提出了实现理想人格的“成人之道”,即道德修养和实践并举,达到内外合一。 本文在第三部分论述了先秦儒家人学思想的地位和价值。先秦儒家人学思想承前启后,不仅奠定了后世儒家人学思想的基础,还规定了以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中国人学思想史上的重要环节。先秦儒家人学思想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腑,而且还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现代意义。但是,对其负面效应我们也不应忽视,更不能回避,而是要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对其进行解构和现代转化,使之获得永恒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