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危险概念是一个危险的概念”,刑法第114条的规定导致了第114条与第115条的成立范围以及两法条间关系的争议。尽管这是刑法学的热点问题,但许多结论,甚至通说性观点,都既缺乏合理性,也不符合司法实践。本文回溯分析以往学说,结合危险犯类型的新理论以及竞合学说的最新研究,对二者的犯罪类型、犯罪形态、以及二者的法条关系进行探讨,并确立二者各种犯罪形态冲突的解决方案。本文除绪论外,分为六章。第一章论述了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险概念是一个危险的概念”,刑法第114条的规定导致了第114条与第115条的成立范围以及两法条间关系的争议。尽管这是刑法学的热点问题,但许多结论,甚至通说性观点,都既缺乏合理性,也不符合司法实践。本文回溯分析以往学说,结合危险犯类型的新理论以及竞合学说的最新研究,对二者的犯罪类型、犯罪形态、以及二者的法条关系进行探讨,并确立二者各种犯罪形态冲突的解决方案。本文除绪论外,分为六章。第一章论述了刑法第114条的立法宗旨,认为第114条是为了保护公共安全这一重大法益,将处罚时点提前以扩张处罚范围的规定。其立法意图也决定了第114条处罚的严厉性,凡是适用第114条却导致处罚减轻的做法,均与立法宗旨相违背。第二章兼收以往学说,对危险犯的范畴与类型进行了创新性界定。以处罚根据说定义广义的危险犯,即危险犯是将对法益有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包括刑法总则上的危险犯(指基于刑法总则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形态的规定的各种犯罪未完成形态)、刑法分则上的危险犯(即狭义危险犯,是我国刑法通说中的危险犯)与刑法总分则上的危险犯(指分则上的危险犯的各种犯罪未完成形态);以犯罪既遂说定义狭义的危险犯,即危险犯是分则中以法定危险状态为既遂要件的犯罪。随着新类型危险犯的发现,狭义的危险犯的传统二元划分逐渐受到质疑。本文赞同存在新危险犯类型的说法,将狭义的危险犯进一步分为具体危险犯、抽象危险犯与介于两者中间地带的第三类型危险犯,并认为第114条应属第三类型危险犯。第三章着重分析了第114条与第115条的主观方面。第114条与第115条第1款中,行为人对实害结果是否持排斥态度,学界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然而这两种观点与分则中其他相关过失犯罪规定存在矛盾,也不符合司法实践。应当从行为目的出发进行分别处理:(1)当行为目的正当,为一般生产生活需要,若仅仅因行为方式不得当,而造成了实害结果,仅能成立第115条第2款。此种情形下行为人对实害结果持排斥态度即过失态度,行为人对危险状态可能认识、也可能未能认识,前者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后者是疏忽大意的过失。(2)当行为目的不正当、为非正常生产生活需求,甚至行为本身违法时,若对危险状态有认识,则构成第114条,如还造成实害结果,则构成115条第1款,如果对危险状态没有认识,又有实害结果发生,则构成115条第2款。第四章提出第114条作为危险犯,不能单纯将其理解为第115条的未完成形态。第114条本身具有未完成形态,并且有的未完成形态不满足第115条未完成形态的要件。并用实例剖析了第114条独立的预备、未遂与中止形态。因此,第114条具有独立性,这也印证了114条危险犯的存在实现了扩大刑法处罚范围的目的。第五章从非竞合角度探讨了第114条与第115条的关系。认为刑法分则是以犯罪既遂为模式,将第114条理解为第115条的未遂形态会造成罪刑不相适应的结果,也不能解释第114条存在独立的未完成形态。结果加重说具有合理性,但是从非竞合角度出发的结果加重说无法为解决第114条及其未完成形态与第115条的未完成形态间的适用冲突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第六章借助竞合论的新进研究理论,认为第114条与第115条及其未完成形态的规定均属于罪刑规范,能够以竞合论来解决二者的冲突问题。根据法条竞合的具体类型和成立条件,对第114条与第115条第1款各停止形态间的竞合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同时符合第114条的未完成形态与第115条的未完成形态时,只能适用第115条;成立第114条的既遂与第115条的未遂时,按第115条的未遂处理;成立第114条的既遂与第115条的中止时,按第114条的既遂处理。
其他文献
伴随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平台企业通过移动终端将一些业务分包给不特定的个人,出现了诸如网约顺风车司机、众包外卖配送员、网约维修工等“众包工”劳动者群体。平台企业复杂多样的经营模式、众包工兼具自主性与从属性的特征给平台企业与众包工法律关系认定问题带来了困扰,引发学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如何对平台企业与众包工的社会关系完成法律定性,双方是否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用工关系,面对共享经济时代的冲击,传统劳动关系理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部分传统行业因为工业化程度过高而无法维持,与之相关的历史建筑和历史遗址也因保护力度不足而消失在大众眼前,人们再也无法真实地体验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魅力。但文化遗产数字化虚拟技术的发展,有效地还原了传统工艺制作环境,让用户体验真实的历史文化。把多感官体验理论运用到虚拟文化体验领域上,有效提高用户的文化游览沉浸感。本文以顺德蚕丝文化虚拟体验为设计对象,通过对虚拟现实中的视觉、听觉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开展了陶瓷产品设计专题课程。在陶瓷产品设计专题的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制作工序多、烧制时间长有一定安全隐患、电窑烧制过程全程不可见、烧制主要由实验员统一操作等现实限制因素,导致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烧成过程理解不直观、烧成环节实操训练和自主探索欠缺。将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应用于陶瓷窑炉烧制教学辅助,可以打破现实因素限制,弥补课堂实践教学的短板。因此
利他法律行为是为他人施加利益的行为,其效力的发生无需受利人同意,这种效力被称为利他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虽然《民法典》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规定,但目前学界对于利他法律行为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利他法律行为具有较为独特的价值,本文试图构建利他法律行为涉他效力的基本理论。第一章,利他法律行为的法律关系与法律效力。本文选取三项具体的利他法律行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债务加入与债务免除)进行法律关系分析,并借鉴了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是国际、国内地学研究和勘查的热点地区.锂能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方向,锂矿成为关键性战略矿产资源调查和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锂资源需求日益增加,了解其在土壤圈中的浓度和分布对缓解我国锂资源短缺问题至关重要.依托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了汇水域沉积物中锂的地球化学参数、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中蒙边界地区汇水域沉积物锂元
随着我国步入十四五规划的全新阶段,城市在过去飞速的发展中遗留下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极端气候灾害在不断加剧,对城市中自然、社会和经济等诸多方面发起了冲击。岭南地区降雨量多且持续时间长,雨洪灾害成为了影响岭南地区城市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校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面临着雨水问题:其一,校内地表径流因硬化地面过多无法快速下渗,导致校园内频繁出现大面积积水问题,影响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其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发展大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大学生创业技能、社交技能以及管理水平。思政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的有效举措。做好思政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本文重点围绕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对策展开了论述,以供参考。
我国在2005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时,将公司商业机会规则纳入我国公司法框架中,规定于《公司法》第148条。该规则引入的十余年时间里,一直被各地的司法机关作为董事、高管篡夺公司商业机会的裁判依据,但由于该机会规则规定的过于简单,并且也一直未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进行细化规定,使得该规则在司法裁判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义务主体范围狭窄且界定不明、认定商业机会归属标准模糊以及免
随着司法实践和司法改革的深入,民事诉讼法作为程序法的立法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自认制度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认制度产生于当事人主义的制度环境,并以辩论主义原则和处分权原则为法理基础,在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司法公正,简化诉讼程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对于自认制度在理论上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立法上也有较为完善和系统的规定。我国早在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