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以临床常见的脾虚湿热兼血瘀型结直肠腺瘤内镜治疗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客观评价二藤散结胶囊对结直肠腺瘤摘除术后复发及临床症状改善的效果,为临床制定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提供简便有效的中医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的病例来自于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及脾胃病科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所有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结直肠腺瘤患者共72例,均在我院行结直肠息肉完全摘除术,病理确诊为腺瘤性息肉(CRA)的患者,随机分为二藤散结防治组(n=36)和观察对照组(n=36)。观察对照组术后行常规补液营养支持3天治疗后不予药物干预,二藤散结防治组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术后支持治疗,可以进食后开始用二藤散结胶囊进行预防复发和临床治疗,具体服药方法为每日三餐后2粒,服药6个月,服药完毕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进行积分评价,复查肠镜结果及安全性指标。本试验期间有2例患者脱落,对完成试验的患者运用统计学软件客观评价二藤散结胶囊对结直肠腺瘤内镜治疗后复发及临床症状改善的效果。结果:(1)二藤散结防治组息肉复发率为14.28%,观察对照组息肉复发率为25.71%,经过统计学检验,P=0.232>0.05,表明无显著差异。(2)性别、有无吸烟史、年龄分布、体重指数(BMI)与复发情况的比较中,经统计学检验,P值均>0.05,说明腺瘤的复发与性别、是否有吸烟史、年龄分布、体重指数无明显关系。腺瘤病理类型、腺瘤个数、腺瘤部位与复发情况的比较中,经统计学检验,P值均大于>0.05,说明腺瘤的复发与腺瘤病理、腺瘤个数、腺瘤部位无明显关系。腺瘤大小与复发情况的比较中,经统计检验,P<0.01,说明腺瘤的复发与腺瘤大小明显有关。(3)二藤散结防治组、观察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57%、71.43%,经秩和检验得P值为0.007(<0.01),根据统计学结果显示二藤散结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4)二藤散结防治组中医症候总积分均数加减标准差为3.71±0.54,观察对照组中医症候总积分均数加减标准差为6.05±0.61,经统计学比较P值<0.05,说明二藤散结防治组对比对照组可显著改善中医症候总体积分。(5)治疗后二藤散结防治组与对照组在腹胀、纳呆、大便次数、肛门灼热积分比较中,其P值<0.05,统计学显示有意义,说明二藤散结防治组对腺瘤性息肉患者术后腹胀、纳呆、大便次数、肛门灼热的改善优于观察对照组。二藤散结防治组与观察对照组在乏力症状比较中,其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说明二藤散结防治组对改善结直肠腺瘤术后的乏力症状更显著。两组患者的腹痛积分、大便性状积分经秩和检验得出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藤散结防治组与观察对照组在治疗结直肠腺瘤患者术后的腹痛、大便性状方面无显著差别。(6)二藤散结防治组与观察对照组的肝肾功在治疗前后均未见异常,两组患者的肌酐、尿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在治疗前后比较中,各项P值均>0.05,说明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肌酐、尿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进行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发现其各项P值>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每位患者的心电图均未见异常现象。结论:(1)腺瘤性息肉摘除术后的复发受息肉直径的影响。(2)结直肠腺瘤术后的患者口服二藤散结胶囊后临床症状有效率可显著提高。(3)二藤散结治疗组的所有临床症状均出现好转,腹痛症状、乏力程度、大便次数、肛门灼热、大便性状出现显著的疗效,腹胀、食欲情况得到明显好转,术后单纯观察患者的乏力情况、腹胀程度仍然存在,其余症状得到改善。(4)与对照组相比,二藤散结防治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复发,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剂型方便,安全性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