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一经出现便以“反叛者”的姿态颠覆了传统小说规范,对当时的中国文坛形成了一次剧烈冲击。先锋小说家们带着对西方文学理论的吸收借鉴,张扬个人主体精神的追寻,消解业已确立的历史意识,他们的作品带着“向内转”的趋势,关注“文体自觉”,强调文学的自律性。作为先锋小说中的重要一员,格非在这一思潮中以叙述圈套的营造,以对个体存在等问题的哲学式思考而为人所熟知。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市场浪潮的冲击和先锋小说自身创作所面临的困境,先锋小说逐渐偃旗息鼓。当时先锋浪潮中的部分作家已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中迷失方向,开始迎合市场。但更多的人还是在坚守自己的风格,不断调整和发展自己的写作策略。格非即是其中之一。在新世纪面世的《江南三部曲》与其先锋时期的创作相比有了一定转变,作品的形式实验色彩有所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有了更多的可读性。与此同时,作品延续着深度模式,依然体现着拒绝主流、平庸、媚俗的先锋精神。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在技巧方面,小说不仅仅是把一些简单的隐喻、转喻、象征等技巧通过机械的方式来表达。《江南三部曲》与以往先锋小说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它向“小说”的回归。格非在叙事中设置的起源性的空缺或故事的历史性构成中的关键部位的缺乏这些先锋时期的技巧仍有体现,但是并没有造成故事情节的断裂,空缺不再是无迹可寻的形式游戏,而是成为了耐人寻味的悬念;其次,审美意蕴上,作品向中国古典小说借鉴资源,以唯美感伤、富有古典韵味的文字描述精致的江南生活;最后,思想主旨层面上,“三部曲”横跨中国自清末到当下的百年历史,以“新历史”的写法传达作者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世道人心的独特思考。先锋精神的价值,是对内心体验和存在状态的真实表达,这些因素带着作家独立性的烙印,是难以模仿的。如果所谓先锋必须遵从固定的模式,不加革新,一味重复前作,将会丧失其内在的生命力,这也是有违先锋精神的初衷的。《江南三部曲》的创作是格非对于先锋小说的延续与发展,是其对自我创作的超越,同时也是对当下文坛存在的一种重视篇幅忽视质量的快餐式创作倾向的拒绝,从这个意义上看,《江南三部曲》的创作不失为是当代文学向经典靠近的一次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