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促进城市复兴的号召下,历史文化街区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武汉市也逐步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力度,但未能从历史发展角度给出系统的发展建议。学术界相关研究也较为分散,并未系统分析街区发展过程、机制、效应及策略等问题。昙华林作为武汉市首批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在生活与学术中都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将梳理、复原其历史发展过程,总结发展特征,分析发展机制,调查分析发展影响,并据此找出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可发展对策。一方面为街区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另一方面也丰富历史文化街区研究框架。本研究主要依托列氏空间生产理论,确立研究思路。即基于“空间的实践”,从“历史”“空间”“社会”向度描述街区空间范围及内部社会结构发展;基于“空间的表征”和场域理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维度分析街区发展机制;基于“表征的空间”及相关文献,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街区发展的社会、经济、社会效应;基于上述分析,找出街区发展问题,并提出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不断扩充,范围划定更为精准。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明清至1949年,中西文明争艳;1950-2005年,人口密度变大;2006年至今,注重游憩空间建设。发展过程中主体变多元化,由独立走向联合。空间变开放化,休闲游憩性凸显;(2)街区发展过程中政府在起统筹作用,地产企业利用资金介入其中,而文创从业者与社区团体分别通过艺术创作、文娱以及服务活动推动街区发展;(3)60.11%、59.07%居民分别表示街区发展优化了交通、住宅等社会硬件环境。41.45%、40.93%居民表示发展对本外地、本地邻里关系影响小,且提高居民素质(占样本68.39%),但也带来治安问题(占样本37.30%);74.10%、58.03%居民分别表示街区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水平,并促进居民就业;79.47%居民表示街区发展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但也带来环境污染(占样本77.72%)。(4)街区存在交通拥堵、可达性差,住宅密集、老旧等问题。邻里间仍存在矛盾,治安管理不强;街区产业趋向低端化,社会居民经济参与层次不高;街区绿地比重较小,空气污染问题凸出。(5)改善交通、住宅条件,提升硬件环境。营造邻里氛围,加强治安管理,改善软性环境;整合人力、文化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扩大绿地比重,多方位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