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性隐喻是文学作品中用以创造文学艺术效果的隐喻,它以一种可眼见、可触摸、可听到或可嗅到的方式,创造某种意境,以寄托作者的某种思想与情感。传统翻译理论关于隐喻的翻译忽视了隐喻的认知本质,对翻译的实质认识不够。本研究以《红楼梦》中的诗性隐喻翻译为例,在概念整合理论和翻译整合观的基础上,探讨诗性隐喻翻译的多种信息整合模式。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1)不同的诗性隐喻翻译模式背后具有什么样的认知理据?(2)诗性隐喻的翻译中体现了什么样的信息整合模式?(3)不同的信息整合模式背后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其运作过程如何?研究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第一,翻译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整合过程,而译文则是信息整合的产物。对于《红楼梦》中诗性隐喻的翻译,不同的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模式。即使相同的译者在翻译不同的诗性隐喻时所采取的模式也会有所不同,而其翻译模式背后的认知理据是不同的信息整合模式。所以,翻译实质上也是一种信息整合过程。这一整合过程在诗性隐喻的翻译中得到充分体现。第二,本研究基于概念整合理论,构建了翻译的信息整合模式的理论框架。信息整合模式中包含六个重要概念,即源文本信息空间、译者信息空间、类属信息空间、整合信息空间、信息整合、译文信息。翻译的信息整合模型遵循认知处理以及构建复合空间时的六条最优化原则,即整合原则、网络联系原则、意义拆分原则、拓扑结构原则、充足理由原则和转喻投射原则。基于各种知识构建的信息空间在本质上是具有体验性的。诗性隐喻翻译主要涉及三种信息整合模式,即信息缺位整合模式、信息继承整合模式和信息置换整合模式。第三,结合《红楼梦》诗性隐喻的翻译,探讨了不同的信息整合模式的条件,并详细阐释了各模式的运作过程。首先,信息缺位整合模式是一种基于信息整合的认知过程,并非总能完整地传达所有源文本信息,有时源文本信息会在信息整合过程中缺位。在诗性隐喻翻译的信息缺位整合模式中,源文本信息空间包含承载深厚的源语的隐喻文化意象信息,其在译者信息空间中的可及性比较低,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作补充。其次,信息继承整合模式是指翻译认知操作中意象信息和关系被译者从源文本信息空间中继承。在诗性隐喻翻译的信息继承整合模式中,源文本信息空间通常包含源语文化认知模型和目的语文化认知模型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意象。对于译者和译文读者来说,这些隐喻文化意象都是可及的。但在有些情况下,源文本信息空间中的意象可能会承载特定的隐喻映射关系,这些隐喻映射关系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认知烙印,在翻译中无法做到完全继承。《红楼梦》中诗性隐喻翻译的信息继承整合模式分为两种子模式:完全信息继承整合模式和部分信息继承整合模式。前者整合的结果是译文信息继承了源文本信息空间中的隐喻意象及其所承载的隐喻映射关系,而后者整合的结果是译文信息虽然继承了源文本信息空间中的意象信息,但所承载的部分甚至全部的隐喻映射关系无法继承。最后,信息置换整合模式是指受诸多因素影响,同一意象或隐喻关系在人们的认知框架中可能出现不同解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像信息继承整合模式那样直接继承源文本中相关的隐喻意象和关系,为了实现译文信息和原文信息的对等,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信息置换。其置换结果是表面上译文信息和源文信息虽不对等,但两者所要传达的隐喻意向和内在关系是对等的。在诗性隐喻翻译的信息置换整合模式中,源文本信息空间通常包含具有源语文化认知模型特色的隐喻意象,虽然在译文信息空间中没有与这些意象完全相同的隐喻意象,但却能够使用其他意象表达相同的隐喻映射关系。《红楼梦》中诗性隐喻翻译的信息继承整合模式在霍克斯译本中出现的比较多,这也是为什么学界普遍认为霍译本多用归化翻译模式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