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苯丙氨酸氨解酶(PAL)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第一个关键酶,催化苯丙氨酸脱氨生成肉桂酸。苯丙烷类代谢途径合成的产物广泛参与植物的多种生命活动,包括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参与植物细胞壁合成、信号传导、紫外线防护等过程谷物,通常被称为“谷类”或“谷粒”,是禾本科中一类可食用的种子,主要包括水稻(Oryza sativa)、大麦(Hordeum vulgar)、玉米(Zea mays)和小麦(Triti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丙氨酸氨解酶(PAL)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第一个关键酶,催化苯丙氨酸脱氨生成肉桂酸。苯丙烷类代谢途径合成的产物广泛参与植物的多种生命活动,包括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参与植物细胞壁合成、信号传导、紫外线防护等过程谷物,通常被称为“谷类”或“谷粒”,是禾本科中一类可食用的种子,主要包括水稻(Oryza sativa)、大麦(Hordeum vulgar)、玉米(Zea mays)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目前关于植PA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对于单子叶植物、特别是对水稻、大麦、小麦和玉米PA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比较分析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对水稻、大麦、玉米和小麦PAL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研究,探索他们之间的进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中含有9个PAL基因,分别被命名为Os PAL1-Os PAL9,这些基因分布在2、4、5、6、11和12号染色体上;大麦中也含有9个PAL基因,分别被命名为Hv PAL1-Hv PAL9,分布在1、2、3和6号染色体;玉米中则含有13个PAL基因,分别被命名为Zm PAL1-Zm PAL13,分布在1、2、4、5、6、7号染色体。而小麦中的PAL基因多达36个,分布于1-6号染色体。综上所述,水稻、大麦、玉米和小麦中PAL基因家族总共有67个,同时SMART数据库的结果表明四个物种中所有PAL基因家族都含有一个保守的芳香裂解解酶结构域。水稻、大麦、玉米和小麦的PAL基因的基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物种的基因结构是保守的,每个PAL基因的内含子和外显子的数量从1到4不等。因此PAL在不同物种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水稻、大麦、玉米、小麦的67个PAL与拟南芥的4个PAL共分为4组,具有相同外显子-内含子结构的PAL基因被分组在相同的终端分支。该结果表明,小麦与大麦的亲缘关系较近,而玉米与水稻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PlantCARE数据库,可以分析基因中重要的胁迫和激素反应的顺式调控元件。结果表明:在胁迫反应元件中,光照胁迫(G-box)相关元件最高,达到了41%,而损伤胁迫(WUN-motif)相关元件最少,仅为41%和0.1%;在激素反应元件中,Me-JA反应元件含量含量最高,占PAL顺式调控元件总数的24%。基因本体分析(GO)从细胞定位(CC)、分子功能(MF)和生物过程(BP)等三个方面对基因进行分析。水稻、大麦、玉米、小麦的67个PAL基因的GO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PAL基因编码蛋白均在细胞质中发挥通能,具有苯丙氨酸氨解酶活性(GO:0045548)和(或)氨解酶活性(GO:0016841),同时参与苯丙氨酸分解代谢过程(GO:0006559)和(或)苯丙氨酸代谢(GO:0009698)两个生物过程。预测的mi RNA表明,一个miRNA可以靶向多个PAL基因。例如,osa-miR6246靶向四个Os PAL基因,hvu-mi R6189靶向三个Hv PAL基因,而zma-mi R395和zma-mi R171都靶向2个Zm PAL,tae-mi R1119靶向13个Ta PAL(图4.6)。此外,Os PAL2、Hv PAL4、Zm PAL3、Ta PAL36也是每个物种中最具针对性的PAL基因。这些预测的mi RNA被确定参与靶基因的切割和翻译抑制
其他文献
<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中小血管(即毛细血管、小静脉和小动脉)[1]。ANCA相关性血管炎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和嗜酸性
第四纪加积型网纹红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较为广泛,是对第四纪环境变化的记录和响应,其中网纹形态特征的时空变化,很可能蕴含有我国南方第四纪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独特信息,但是以往国内外研究者大多关注网纹红土的理化性质,较少研究网纹形态特征,探讨两者关系的更为鲜有。为此,本文基于前人对网纹红土理化性质的广泛研究,以江西九江剖面为例,从研究较少的网纹形态视角切入,利用ENVI、Arcgis、PS等软件并结合目
近年来,目标跟踪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且现阶段依旧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在现实生活中,视觉目标跟踪具有着广阔的使用场景,如视频监测、智能人工交互、自动驾车系统等。随着算法的迅速发展,目标跟踪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然而,由于在视频序列图像中存在遮挡、形变、快速运动等问题,目标跟踪领域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在目标跟踪领域使用最广泛的模型是基于孪生网络(Siamese Network)
利用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绿色、节能又极具挑战性的策略,其中,高效光催化剂的开发是实现其应用的关键。CdS是一种较为突出的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禁带宽度为2.4 e V,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由于其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和高化学惰性等优点,在环境净化领域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是CdS也存在光生电荷复合率高、量子效率低、可见光响应范围有限、光催化活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C
课堂中教师与学习者之间情感交互极易失衡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的互动性和有效性。学习者面部表情作为反映学习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蕴含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心情感的变化过程,为解决学习者情感失衡问题提供了思路。但目前表情识别模型仅注重提高单个表情类别自身的表征特征,却忽略了多种表情间存在较易于区分的特征以及易混淆表情识别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是提高表情识别效率和鲁棒性的关键因素。且目前的表情识别模
贵金属负载在载体上的催化剂(NM/support)广泛应用能源与环境催化。如何设计与开发低温、高效、高贵金属利用率的NM/support催化剂一直是催化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实验与理论研究表明,NM/support催化剂上贵金属纳米粒子的表界面结构(价态、O/NM比、粒子尺寸、载体结构等)决定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与反应性能,而催化剂的结构与处理条件(气氛与温度)、贵金属纳米粒子尺寸及反应气氛等因素密切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是一种纤毛类原生动物,对宿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可以感染大多数的淡水鱼类甚至两栖类,由其引起的淡水鱼类疾病俗称小瓜虫病或“白点病”。由于其致死率高、爆发快,对淡水鱼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构建多子小瓜虫核酸疫苗以期达到预防多子小瓜虫的目的。将实验所用多子小瓜虫DNA,经PCR扩增测序后,与N
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效储能系统的候选者之一,锂硫(Li-S)电池因其低成本、高理论比容量(1675 m Ah g-1)和能量密度(2600 Wh kg-1)以及环境友好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多硫化锂(Li PSs)的穿梭效应、复杂而缓慢的多步电化学反应过程、锂枝晶的过度生长和体积膨胀等问题导致了Li-S电池在实际应用中严重受限。开发设计新材料来解决上述锂硫电池中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过渡金属基纳米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已成为危害其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教授学生运动技能、促进活动参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生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学校中度过,体育课是学生参与身体活动的重要途径,学生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量尤其是中-高强度(MVPA)的活动量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调查高中生体育课MVPA的水平现状,探究课堂因素对高中
动物肠道内的菌群特征,包括不同微生物种类的数量和丰度及其功能,与动物的饮食密切相关,并影响宿主的身体状况。由于穿山甲种群濒临灭绝,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专门以蚁类为食,救护圈养条件下无法满足特殊的食谱需求,需要以人工饲料进行喂养。为评估圈养马来穿山甲对饲料(配方以黑蚂蚁、黄粉虫、猫粮为主)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适应饲料后其肠道菌群的健康状况,本研究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