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与文化——新疆那拉提草原的发展困境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li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疆西北部边境的一个山地草原夏季牧场为例,结合民族学理论方法,从本民族文化的视角描述一个草原社会的发展真像。直以来,“经济增长”成为边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使得无序盲目的经济开发现象在边区草原尤为突出,这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传统文化式微消弭以及地方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因此本文以“发展、生态与文化”为题,结合地方案例,分析政府的无序开发和牧民的生存活动所造成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并进一步在理论上探讨“发展、生态与文化”的关系。反思何谓发展?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发展为了谁?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吗?我们在发展中何得何失?什么才是真正的发展?   本文在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中对以上的问题进行了回应。第三章,分析地方政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无序开发给草原生态环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从森林砍伐、道路修建、旅游开发和矿石开采这四个方面展开分析。第四章,结合个案分析过牧行为以及草场使用权混乱问题,讨论政府、牧民和外来人的角色行为以及造成的生态后果。第五章,叙述并解释哈萨克族传统文化中自然观、环境行为与禁忌习俗,分析其对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反思传统文化日益衰微对草原生态保护的影响。总之,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无序开发、管理混乱的草场以及日渐衰微的传统文化都与国家现行的发展话语和实践有着密切联系,地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失衡是现行发展理念(追求经济增长)所造成的必然后果。   本文的核心观点:首先,经济增长不是发展的唯一标尺,也不足发展的唯一目标,生态平衡、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也是发展的重要标尺和目标。第二,速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绝不等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越好,适当放缓可以调整各种失衡,以降低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缓解自然和社会的压力。第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在边疆和民族地区,保护了自然环境,往往也就是保护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利益,保护了当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第四,真正的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社会成员团结互助的和谐的发展,只有兼顾环境的可持续性和文化的延续性,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这也是建立新的平衡的最佳途径。第五,文化的延续要依赖文化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如何将牧民纳入发展的脉络中,是草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主要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
其他文献
提及藏区的生计方式,人们会普遍认为藏族人过着牛羊为伴,以酥油糌粑为主食的生活,但如果用这些基本认知概括当代藏区民众的生活,无疑是不确切的。因这种刻板印象忽略了藏族自身所
回民许庄是位于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回族村落,经受着主流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化的冲击,它的民族认同和文化经历着变迁。本文以回民许庄的民族认同为个案,探讨了“权力的文化网络”与民
本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莫旗达斡尔族农民生活现状调查"为题,由导论、正文及结语构成,其中正文五章.导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笔者主要以莫旗达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