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弹幕出现之日起,在中国发展已有十余年的时间。2014年以来弹幕开始被运用到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并且主流视频网站像优酷、爱奇艺、腾讯等也开始争先恐后的推出弹幕服务。弹幕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的、同步的、即时性传播媒介,其所带来的影响和创造的意义与传统媒介相比较是具有革命性的。随着弹幕技术的广泛运用,受众使用率越来越高,弹幕文化已经逐渐从ACG小众文化圈发展到大众文化视野中来。弹幕最早出现在日本的ACG文化圈,并且ACG文化的受众更多是青年群体,所以弹幕最主要的用户群体自然也是青年网民。本文在进行问卷调查和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弹幕的发展现状。在对青年网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结合弹幕的特点和中国所提供给弹幕的传播条件,探究弹幕如何从一个小众流行圈发展到为大众群体提供狂欢盛宴的。本文有以下四大主干内容:第一部分:在对“弹幕”进行追本溯源的同时,对“弹幕+”模式进行介绍。各类媒体为了满足受众参与和互动需求,都积极地将弹幕“嫁接”到自己媒体上,弹幕不仅仅是受众间进行交流互动的媒介,更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的手段,顺应了媒介融合的需求,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弹幕+”模式成为潮流;第二部分:中国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弹幕的使用和传播,“吐槽文化”则满足了受众对社会事件、热点事件等进行发声和表态的需求,加之网络围观现象的流行以及青年群体和父辈现实间的“代际”矛盾,促使他们转向虚拟空间寻求认同,以上四个方面推动弹幕在我国的传播。根据弹幕固有特点,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调查分析作为弹幕受众的青年网民的弹幕使用情况;第三部分:如今,随着“弹幕+”模式的出现,弹幕不再仅仅被小众群体使用。笔者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对弹幕内容的分析,结合巴赫金提出的狂欢理论分析了弹幕在青年网民中所呈现的狂欢模式:全民性参与的弹幕池狂欢广场;发送弹幕的仪式性和弹幕空间的虚拟性;狂欢化语言:弹幕语言自成一体,颠覆传统语言规范;以及网络+弹幕所营造出乌托邦式的公平、平等、自由的无等级社会;第四部分:为了满足受众的使用需求和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转型的选择,弹幕被越来越多的媒体使用,弹幕内容越来越丰富,聚焦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元,弹幕和弹幕文化早已进入大众视野,有着一定的存在价值。但是,由于弹幕应用场域增多,弹幕狂欢现象的形成,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了不狂欢过渡和娱乐至死,笔者提出从自由与管控双管齐下;把控网络文明底线、完善弹幕规制;打破二次元(1)文化壁垒,推进弹幕社区化以及加强与各领域合作,注重长效发展四个面来分析弹幕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