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地理学家、文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记》篇幅浩大、内容丰富,在旅游学、文学、历史学、生态学和地理学等方面颇具成就。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和旅游热潮的推动,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与应用价值日渐凸显,无疑是中外文化旅游交流的一座桥梁。然而《徐霞客游记》英译研究却相对滞后,这也间接阻碍了《徐霞客游记》对外传播。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致力于从生态视角研究翻译。该理论基于“翻译-语言-文化-人类/社会-自然界”的关联序链,旨在从综观整体研究翻译活动。肇始于2001年的生态翻译学,经过十七年的发展与完善,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日益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它解构、平衡了二元对立等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理论视角。面对《徐霞客游记》传播的国内外翻译生态环境的变化,运用生态翻译学,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比研究并推动其英译本传播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选取李祁《徐霞客游记》英译本和卢长怀、贾秀海《徐霞客游记》英译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描述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主要从翻译生态环境、多维度适应转换程度和整合适应选择度三方面对比探讨了两译本,同时阐释《徐霞客游记》及其同类文化旅游文本的翻译步骤。本文的尝试性结论是:为适应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李祁英译本更关注语言维和交际维层面转换,而卢长怀、贾秀海英译本更关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转换。总体而言,李祁英译本更适应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而卢长怀、贾秀海英译本更适应当下的翻译生态环境。诚然,卢长怀、贾秀海英译本也面临生存优势与生存困境,即其整合适应选择度也有需要完善的空间,这也是最新译本产生之因。推而广之,在翻译《徐霞客游记》及其同类文化旅游文本时,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构思和落实翻译。从宏观上,应考虑以翻译生态环境为依据;从微观上,应兼顾具体旅游文本体裁和题材,实现至少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单项或多项转换,以期实现译本的最佳整合适应选择度。本文旨在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更好指导和助推《徐霞客游记》英译本走向世界,并借助生态翻译学提高其同类文化旅游文本的翻译和传播质量,进而推动中外旅游文化的交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