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事关人类未来,我们正在以及即将经历的气候是末次冰期以来古气候的延续与继承,弄清该时段内古气候变化的真相、揭示其演变规律对于人类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隆升对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演化有着深远的意义,该大断面东侧地区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著述颇丰。前人在云南鹤庆地区和四川若尔盖高原等地所做的孢粉研究已有许多有意义的结论,但这些研究往往时间尺度较大,所得出的结论在大尺度上比较一致而在细节上差异较大;这些研究都以定性分析为主,时间标尺又各不相同,难于进行彼此的对比分析,未能形成本地或地区比较一致的古气候区域特征。本研究选择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和四川省洪雅县获取孢粉样品,两地相距不远却属于不同的地貌类型,前者属于滇西北高原,后者属于川西山地。两地的孢粉记录所反映的古气候变化是否一致?能否与周边地区形成一定的区域特征?会否因为地貌上的差异而有所差异?两地与南京葫芦洞、贵州董哥洞同处亚热带,现代气候均具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主要差异在于地貌类型和距海远近。那么,两地孢粉记录和葫芦洞、董哥洞石笋记录之间又会形成怎样的对比?此外,全球性(或半球性)事件(如Heinrich事件、博林暖期、阿列罗德暖期、仙女木事件、8.2kaBP冷事件、中世纪暖期、小冰期等)应该在孢粉记录中留下印记。我们的孢粉记录中能否找到这些印记?上述问题成为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高精度的AMS碳十四测年建立了云南香格里拉YXL剖面的年代框架。用常规酸碱法处理样品,用重液浮选法结合过筛法提取地层孢粉,在光学显微镜下用Luopacias系统进行检索鉴定,建立了YXL剖面和四川洪雅SHG剖面的孢粉记录。利用孢粉组合的生态构成及其变化特征来定性推演了云南香格里拉地区和四川洪雅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利用古气候参数方法定量重建了两地自35670cal.yr BP以来的古气温变化和古降水量变化序列。将两地孢粉记录进行对比,分析了两地孢粉记录的异同;以YXL剖面为主将孢粉记录与石笋记录及周边地区的孢粉记录进行对比,分析了彼此的联系和差异。结论如下香格里拉地区从大约315700cal. yr BP以来,先后经历了温凉偏干-冷干-略转暖湿-冷干-转暖增湿-冷干-转为暖湿-温和偏干-温凉偏干的气候变化历程;四川洪雅地区从大约35670cal.yr BP以来先后经历了暖湿-温润-凉干-温润-冷干-温湿-凉润-暖湿-温润的气候变化过程。通过与葫芦洞石笋记录对比,发现高原地区经历的冷干气候事件持续时间要比石笋记录显示的冷干事件持续的时间更长。这主要是由于高原地区冰雪覆盖的下垫面具有强烈的致冷效应,所形成的正反馈效应将导致气温加速降低;而气候一旦转暖,高原的冰雪融化又将消耗大量的热能,相继产生的冷源效应也会导致其升温增湿相对滞后,从而形成高原地区较长的干冷气候期。孢粉古气候重建结果反映两地古气候变化总体趋势一致,但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生态环境脆弱,YXL孢粉记录比SHG孢粉记录显示的气候波动要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