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关联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_C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网络舆情事件呈现多发态势,层出不穷的舆情事件加大了社会风险系数。单一舆情事件与事件之间存在诸多关联,一旦某一起舆情事件爆发会导致关联事件集中呈现,从而延长舆情事件兴奋期,加剧了舆情演化的复杂度,为舆情管控工作增加了难度。因而,研究热点事件舆情之间的关联关系,探讨舆情事件衍变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证等角度对网络舆情关联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全文阐述了舆情关联的类型及模式,将舆情关联按关联要素、关联范围等进行划分,分别分为主体关联、主题关联、情绪关联和舆情簇、舆情集,并从时空和符号两个层面总结舆情关联的模式为横向关联模式、纵向关联模式、横纵向交叉关联模式和标签衍生模式、原型叙事模式、情感共鸣模式;探讨了舆情关联的形成机制与原因,总结舆情关联的形成机制为聚焦机制、扩散机制、共振机制、联想机制,并从社会、网络、媒体、公众四个角度分析舆情关联的成因;构建了舆情关联量化模型,提出了舆情关联度概念,并结合具体舆情案例对舆情关联量化模型进行了检验。通过研究,本文认为舆情关联是舆情演化的重要现象,其能够延长事件的兴奋周期,促进问题的深刻认知,推动问题的有力解决,但同时容易造成公众认知的固化,加大社会隔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就如何防范舆情关联产生负面影响,本文提出:提升传统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建立热点舆情追踪机制,加强关联舆情数据库建设,加强媒体管理和网民引导,建立快速的、立体的舆情应对体系。另外通过实证研究可知,在舆情关联的判定因素中,事件主题关联占有最大比重,即要判断两起舆情事件是否关联,首先在于判断事件主题是否相关。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第一大国,目前国内的移动WAP网络用户和规模都居世界首位,强劲的手机上网需求催热移动WAP网站的建站潮。然而,目前手机WAP网站在运营中存在的较多的问题
消费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消费文化又是历史的、变化的,不同时期会形成不同的消费文化形态。现代社会是大众媒介支配的社会,大众传播系统及广告声像作为消费文化的载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