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视域下中国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ox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备受电视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之一,国内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在经历了早期简单复制的爆红节目《超级女声》和中期引进国外模式节目,打造出现象级节目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后,全国各大电视平台继续发力,开启自主研发创新模式,相继打造出收获好评不断的《跨界歌王》、至今已经成功播出三季的《梦想的声音》、以及2018年观众满意度最高的《声人人心》。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不断拓宽新领域的行为,为其保持着稳定的受众群体,节目的收视率也是居高不下。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的长期流行,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些电视文本,力图从新的角度对其展开有意义的研究。本文将创新性地从消费文化的视角出发,结合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以及田野调查法,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播出的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案例,对消费文化视域下的中国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展开具体的研究。
  消费文化是以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为内容,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心理满足为特点,以现实的利益交换为途径,最终形成特有的文化现象。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电视媒介和消费文化共谋下的产物,为了满足受众心理需要,制造了一场“符号消费”的盛宴,具有明显的消费文化特征。本文将重点对此进行分析,力图从新的角度来思考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在消费文化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及出路。本片文章的结构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本篇文章研究的前提,主要对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第二部分是本篇文章研究的基础,首先对消费文化与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概念做了简单的界定,梳理近年来中国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分是本篇文章研究的重点,主要从电视媒体与消费文化共谋、满足受众消费需求以及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商业化运作三个方面,分析了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在消费文化视域下产生及发展的原因;第四部分是本篇文章研究的核心,从消费文化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视角出发,以近年来播出的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作为文本分析,从情感消费、明星消费、视觉消费三个方面探析其中蕴含的“符号消费”盛宴等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消费文化特征;最后一部分是本篇文章研究的升华,通过梳理分析中国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在消费文化时代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力图为国内电视节目制作者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持与指导。
  通过本篇文章的研究,可以得出: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是电视媒体与消费文化合谋下的典型产物,具有明显的消费文化的特征,借助丰富的视听语言,制造一系列诸如时尚、身体、情感、隐私等消费符号,以此来满足受众在消费时代下追求快感的心理需求。同时,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把握市场新环境,借助全媒体传播策略、制造话题热度、设立立体互动话语体系等传播手段参与互动,提高了受众群体的满意度与活跃度。但要注意到,在消费文化时代,面对巨大的收视竞争压力,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市场出现了过度消费、创新乏力、节目同质化严重等不良倾向。为此,本篇文章尝试提出通过建立创新机制,开拓多元音乐文化,打造本土化品牌等方式,实现中国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国各个朝代有其独特的绘画造型审美观,但究其根本都是一致的,即“象”与“像”思维的表现。中国画的“象”思维是观“物象”,感“意象”和悟“心象”的有机结合。中国画中的“象”包括“物象”、“心象”与“意象”三个方面。从伏羲造字到明清各时期,回溯至先秦两汉的哲学思潮乃至当代中国画,依旧延续并围绕着“象”思维进行创作思考。本文主要以“象”与“像”思维为切入点,从“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象外之象”三个
学位
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可以被称作是现存第一篇书法理论。卫恒经历了当时书法的转变与成熟,在《四体书势》中记录了汉字起源与书体演变。从哲学思想和书法理论的角度,他确立了书法艺术成立的正当性。《四体书势》一文最早被记录在《晋书》中,故文章的文献价值和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从文献研究入手,通过使用电脑进行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对《四体书势》进行研究与解读,从而发现文章背后的观点。一方面,通过研究文章结构和内
学位
白夜,隐于昼。《白夜追凶》以“双生”为引,在日夜的时空更替下,将人物的命运不断地置叠于欲望挣扎的心理图式中。而本文正是以网络剧《白夜追凶》为研究对象,援引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结合相应的文本与影像分析,立足于人物关系的内在逻辑,从主人公之间的镜像关系出发,就主人公与他人的关系进行欲望的解读,最后将其置入社会的大场域中进行情节设置与符号意义的阐释。从自我到他人再到社会现实,在层层递进的叙述脉络中展开人
13世纪的《马克·波罗游记》一书,用文字的形式建构了西方的中国形象。随着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纪录片创作者在记录中国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开始用镜头向观众介绍世界的发展面貌。“1980年,以庄唯为编导的摄制组在加拿大拍摄的素材被编摄成两部影片,《加拿大纪行》和《加拿大见闻》”①应当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以异国为题材拍摄的国产纪录片。进入新世纪之后,在国人需要、纪录片自身发展需要以及纪录片创作者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持续扶持和创作者的不断努力,国产纪录片的创作获得了不俗的成绩。题材的优化、主题的拓宽以及叙述水平的提高,使得大量观众喜闻乐见的国产纪录片呈现井喷之势,中国纪录片正步入一个繁荣的时代。在纷繁多样的纪录片作品持续涌现的浪潮中,不乏大量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这类作品的表现内容大都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材涵盖范围广阔,影像呈现优质精良,不仅丰富了纪录片的题材类型表达,更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必须在节目制作及宣传营销方面规避自己的短板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选择适合整个时代的发展策略和途径。在户外真人秀节目审美疲劳的情况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像一阵清风在中国电视节目中悄然出现,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关注,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毋庸置疑地成为各大卫视竞争的猎物。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节目制作的同质化严重
学位
在影视作品的经济价值被强调的影视产业化过程中,如何实现影视产业收入的多元化意义重大。目前,中国的票房收入屡创新高,电视节目、电视剧与网络剧的蓬勃发展与影视“IP”掀起的投资热潮虽体现了中国影视产业的红火,但中国的影视衍生品开发在高度发展的影视产业中相对乏力,对该产业的经济贡献有限,难以与影视作品的内容创作与发展形成良好互动。这一方面不利于影视衍生产业的发展,也使中国影视产业错失了一大收入来源。  
学位
2012年以来,文化类电视节目出现热播潮,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卫视,陆续出现了一些口碑好、收视率高的文化节目作品,比如《信·中国》《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等。这些节目以传统文化资源为内核,通过不同的叙事方式建构节目文本。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在媒体业内,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电视节目的制作也必然与新型数字技术密不可分,与其他各类媒介形态融合发展。2003年,麻
学位
2017年初,湖南卫视推出《向往的生活》,该节目节奏缓慢,充满人文气息,一改以往综艺节目的格调,这一现象继而引出“慢综艺”概念。慢综艺节目与以往的节目类型有何不同,如何界定这种新的节目形态?“慢”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慢综艺节目本身具备哪些独特的叙事、情感、文化内涵吸引了受众?本论文的研究建立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诗意现实主义的视角,对我国慢综艺节目进行比较深入的阐述分析。  论文的研究思路大致
在当下电视媒介环境中,电视文博节目发展势头正猛,但若想要获得积极的传播效果,就必须要兼顾社会性与时代性。社会性是指电视节目对受众群体的影响力,时代性是指电视节目要适应当下时代的各种需求并促进时代发展。二者的作用对象都是生活在当下的“人”,即电视文博节目的受众。这种由单向传播转向受众参与的双向传播模式不仅是媒介传播的发展方向,更是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与受众互动更加频繁,电视除了用信息技术作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