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极大威胁。肺癌每年约致40万例患者死亡,但早期肺癌术后10年生存率可达到92%。因此,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从而进行早期治疗。与影像学检查相比,肿瘤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测更有希望实现肺癌的早期诊断,但迄今为止尚未能发现对肺癌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的标志物。本实验室前期以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作为免疫原,成功制备并鉴定了一株抗人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NJ001。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明确SP70的细胞定位,即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胞浆中和胞膜上均有表达;通过免疫组化等方法证明单抗NJ001相关靶抗原SP70具有较强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特异性。目的明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SP70,并评价血清中SP70蛋白能否成为早期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新型血清肿瘤标志物。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检测,明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SP70蛋白。以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抗SPC-A1多克隆抗体包被微孔板,单克隆抗体NJ001作为第一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抗体为标记抗体,建立检测血清SP70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优化实验条件并确定cut-off值。采用优化后的血清SP70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1089例临床样本的血清SP70抗原进行检测,包括479例经病理确诊的肺癌(306例肺腺癌、134例肺鳞癌和39例小细胞肺癌)、50例肺良性疾病、20例乳腺癌、20例胃癌、20例结肠癌患者及500例健康体检者。同时,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常用的肺癌肿瘤标志物CEA、NSE和CYFRA21-1,与SP70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单抗NJ001能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相关靶抗原SP70特异性结合,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存在SP70蛋白。获得一株抗人SPC-A1多克隆抗体,其效价为1:160000;以该多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单抗NJ001和酶标记的羊抗鼠抗体分别作为一抗和标记抗体,成功建立了检测血清SP70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包被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为0.63μg/ml,单抗NJ001的最佳稀释度为1:4 000,包被抗体与靶抗原的最佳孵育时间为2h,最适反应温度为37℃。临床样本中血清SP70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和肺良性疾病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3.1%、59.7%、20.5%和18.0%,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8.8%,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肺腺癌63.1%和肺鳞癌59.7%,62.0%)阳性率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组(62.0%vs 20.5%,P<0.01)和肺良性疾病组(62.0%vs 18.0%,P<0.01)。276例有分期资料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早期组(Ⅰ/Ⅱ期)的阳性率达72.7%(64/88)。SP70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肿瘤患者(乳腺癌25.0%、胃癌10.0%、结肠癌15.0%,P<0.01)。另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P70总检出率显著高于肺癌常用标志物CEA、NSE和CYFRA21-1(40.7%、17.7%和37.5%);四项联合检测(SP70、CEA、NSE和CYFRA21-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三项(CEA、NSE和CYFRA21-1)联合检测(约提高2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SP70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与常用的肺癌标志物CEA、NSE和CYFRA21-1比较,SP70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且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中SP70即具有很高的阳性检出率。证明SP70是潜在的用于早期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新型血清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