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忠信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古老,是因为在原始社会末期,忠信就存在于朴素的道德活动之中。随后,历代思想家就一直关注、研究并呼唤忠信;常新,是因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忠信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孔子忠信观,作为我国伦理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道德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弘扬孔子忠信观的精髓,对于我们推进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第一章说明孔子忠信观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力图在仔细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本选题的创新点和方法。第二章从社会存在出发,挖掘孔子忠信观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厘清孔子忠信思想源于尧舜时代的原初忠信,是西周时代由神而民的继承与发展。了解孔子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从而为分析孔子忠信观的内涵奠定基础。第三章对“忠”、“信”内涵及其二者关系进行具体的阐述,梳理“忠信”与维系社会运行的其它道德条目如“仁”、“孝”、“义”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比较全面的论述孔子忠信观在个人立身处世、社会交往、治国为政方面的表现。第四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通过对孔子忠信观的客观分析,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做出较为系统的阐释,发掘并传承其合理的思想精髓。赋予孔子忠信观以新的内容和表现,提出孔子忠信观在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对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