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些曾经极其普通的乡镇依托天时、地利、人和等机遇自发形成特有的产业集群,其拥有的经济财富呈几何级数地增长,其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综合发展潜力非普通乡镇可同日而语。这便是专业镇。专业镇立足于中国现实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是市场自发、民众参与同政府引导相互催生的结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同样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专业镇因其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财政实力及社会影响力,业已成为经济转型、民生保障、基层民主等多个方面改革的先行先试者,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理论研究表明,专业镇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面具有因地制宜、成本低效率高等显著优势。在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培育现代公民等方面,专业镇已经成为有效支点和着力点。
但就目前而言,专业镇科学发展的需求与现行“一刀切”的行政管理体制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导致专业镇的行政管理遭遇诸多困境,如专业镇政府公共管理不到位,公共服务不充分,行政效能不高等。究其根源,是专业镇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阻碍了专业镇优势的进一步发挥。从宏观层面分析,在我国各级政府的权能配置体系中,专业镇政府的管理权能与专业镇的经济规模及其管理方面的特殊要求极不相符。专业镇政府的行政地位过低、管理职能不明,而且事权与财权偏小,难以满足专业镇科学发展的需求。从微观层面分析,专业镇政府本身的治理机制欠佳,在决策机制、管理流程以及绩效评估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专业镇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专业镇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现有落后的行政管理体制之间存在很大的紧张关系,构成对专业镇科学发展的障碍。如何创新专业镇行政管理体制,使专业镇政府有能力,这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本文将论证和试图解决的问题。
梳理和归纳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对专业镇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很多。当代政府管理理论以及经济发展权理论为专业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比较政治经济学认为,无论是意识形态的变化、制度的变革、还是政府行为的优化,其背后都蕴涵着经济逻辑;同样,对外开放、向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都受制于政治逻辑的支配,因此经济与政治相互支撑的逻辑贯穿于本论文研究的始末。专业镇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为释放专业镇发展的潜力,有必要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而创新的目标是:构建“服务型”专业镇政府、实现专业镇经济发展权。当代政府管理理论提出改革行政区划、完善地方治理、市场化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多元化治理等观点。据此,结合专业镇面临的现实问题,可总体上设计专业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途径:在宏观层面,适当划分政府权能;在微观层面,优化政府治理机制。
为提升专业镇政府的管理权能,建议提升专业镇政府在行政区划体系中的地位,形成扁平化的政府组织,并从总体上为扩权强镇拓宽法律空间;适当配置专业镇职能,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要体现出专业镇发展的特殊性;扩大专业镇政府的事权,增强其财力,使专业镇政府有充足的能力进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为优化专业镇政府的治理机制,建议通过重组政府组织结构、扩大决策过程的公民参与、健全决策责任制度等措施改革决策机制;通过改造流程设计、推行电子政务、优化管理方式等措施再造政府管理流程;通过建立多元评估体制、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绩效激励措施等措施实现由绩效评估向绩效管理的变革。
专业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理论上有利于开拓专业镇研究的新领域,为行政管理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提供新视野,在实务中有利于推进基层行政体制改革,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但国内目前对专业镇问题的研究论著不多,且偏重于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较少涉及专业镇行政管理体制问题,特别是从战略高度提出专业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对策建议更少。在深入剖析专业镇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专业镇存在的管理权能和治理机制方面的问题,提出专业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制度安排,希望对专业镇的科学发展乃至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