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和背景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高达30%,恢复期的再次出血及后续继发性损伤严重影响其预后。由于缺乏可靠的重复脑出血模型,目前针对重复脑出血的研究仅限于对重复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缺少对重复脑出血病理过程的机制研究。本研究拟应用双阶段双侧纹状体胶原酶注射方法建立重复脑出血小鼠模型,探讨其行为学特征及其潜在的病理机制,为寻找改善脑出血长期预后的治疗策略奠定基础。方法用立体定向技术制作重复脑出血模型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671275);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粤港澳联合创新领域(2020A0505140006); 2018-2021年院内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项目; 基于CRISPR/Cas9技术调控LRRK2基因治疗帕金森病实验研究,2018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基金编号:2018A03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和背景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高达30%,恢复期的再次出血及后续继发性损伤严重影响其预后。由于缺乏可靠的重复脑出血模型,目前针对重复脑出血的研究仅限于对重复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缺少对重复脑出血病理过程的机制研究。本研究拟应用双阶段双侧纹状体胶原酶注射方法建立重复脑出血小鼠模型,探讨其行为学特征及其潜在的病理机制,为寻找改善脑出血长期预后的治疗策略奠定基础。方法用立体定向技术制作重复脑出血模型小鼠。第一阶段在小鼠左侧纹状体行胶原酶注射;21天后,在第一阶段脑出血模型的基础上行右侧纹状体脑出血模型制作。后续对各模型组与对照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情绪障碍、运动功能等行为学评估。在模型术后3天,进行血肿大小、损伤体积、IBA1阳性细胞形态、分布等组织学评价;术后21天用免疫荧光TH染色观察各模型组远隔血肿的中脑DA神经元变化。结果1.术后3天,单侧纹状体出血组(s-ICH)和双纹状体出血组(d-ICH)的新鲜血肿范围局限,s-ICH和d-ICH血肿体积分别是6.955±0.6875 mm3(n=5),7.345±1.1511 mm3(n=5),F=4.828,P=0.8204,s-ICH 和 d-ICH 损伤体积分别是 7.624±0.5769 mm3(n=5),7.29±0.4838 mm3(n=5),F=1.422,P=0.6709,两组模型小鼠的血肿大小及损伤体积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模型小鼠术后1,3,7,14,21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其对照组严重,悬挂实验表明d-ICH组比s-ICH在各个观察点神经功能缺损更突出;术后21天d-ICH组较对照组及s-ICH组新物体再认辨别指数下降,探索总时间缩短;d-ICH组在Y-maze实验中总进臂次数较s-ICH组及其对照组减少;两组模型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较其对照组延长,d-ICH较s-ICH组不动时间更长,表现抑郁样情绪。旷场实验中各模型小鼠出现运动总路程缩短及运动速度下降,未表现焦虑情绪。3.术后21天各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无差异,但有d-ICH组较对照组及s-ICH组有减少趋势。4.模型小鼠在术后3天,血肿周围发现活化IBA1阳性细胞,且d-ICH组较s-ICH组IBA1阳性细胞的活化范围广,细胞变形明显,两组模型小鼠中脑区域均活化的IBA1阳性细胞。结论1.重复纹状体脑出血模型急性期血肿大小、损伤体积稳定,具有良好可重复性,有望成为重复脑出血发病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的重要工具;2.d-ICH较s-ICH模型小鼠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表现为突出的运动减少、认知功能障碍、探索主动性下降及严重的抑郁样行为,很好地模拟了重复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3.s-ICH和d-ICH模型小鼠可能存在血肿远隔部位的中脑多巴胺神经元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不局限于多巴胺神经元数量的变化,可能累及神经纤维密度及神经递质浓度等,而以IBA1阳性细胞激活为特征的神经炎症可能参与了该远隔损伤的发生。
其他文献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可引起心肌组织重构,如心肌凋亡、肥厚、纤维化等损害,并可导致心力衰竭。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前沿的治疗手段,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具有潜在价值;但关于其药效、作用机制及安全性,尚需更多研究证据。因此有必要建立合适的急性心肌梗死实验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人类干细胞制剂对心脏的疗效、作用机制,同时对模型动物的干细胞安全性评估也亟需进行。目
背景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全世界婴幼儿、免疫低下者及老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感染后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哮喘等,具有易反复感染、传播快、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近几十年关于RSV的研究,已经充分认识了 RSV感染给婴幼儿群体带来的重大影响,同时,对于RSV感染的发病机理也有部分认识,但目前临床上既没有特异性强、安全性高的抗RSV化
中小学图书馆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双减”政策的出台为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定挑战。探究“双减”背景下图书馆的建设、配备、管理及图书馆教师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并就做好新形势下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提出措施。
背景黑色素瘤是由皮肤黑素细胞演变而来的恶性皮肤肿瘤,病死率高,且由于遗传、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等因素,黑色素瘤发病率在中国,欧洲,美国等地逐年升高。在之前关于黑色素瘤的研究中已经发现,黑色素瘤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与治疗时的肿瘤发展阶段相关,在Ⅰ期时治愈率甚至能够达到99%。但由于具有较高的放疗抗性,黑色素瘤发展至Ⅲ、Ⅳ期后的临床放疗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对于黑色素瘤的发展机制与高电离辐射抗性产生的因素尚不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21最新统计,全球20-79岁的成年人中有5.37亿(10.5%)糖尿病患者,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大约50%的男性糖尿病患者表现出低生育力,但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低生育能力的分子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为了更清晰的解析其中的机制,我们对糖尿病病人睾丸进行了单细胞标签逆转录测序(Single-cell tagged reverse transcription se
目的针对肝细胞癌(HCC)术后早期复发难以准确预测的临床挑战,本研究拟:首先,训练并验证基于ResUNet网络的CT图像分割模型,实现肝肿瘤和脾脏的全自动化分割;其次,探索肿瘤影像组学特征、脾脏影像组学特征与HCC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并分别构建影像组学标签;最后,构建并验证HCC术后早期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探索影像组学生物标志物对预测模型的增量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237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
1 研究背景与目的病毒性肝炎是一类由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感染性疾病。一些小型哺乳动物如鼠和鼩鼱等,可向人类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病原体,例如可以导致人类肝炎的鼠戊型肝炎病毒和汉坦病毒。导致肝炎的病毒一般具有肝脏嗜性,但由于肝脏血流丰富,一些不具有肝脏嗜性的病毒可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肝脏从而被检出。了解鼠和鼩鼱等动物肝脏和血清中病毒的携带情况和基因特征,分析病毒的组织嗜性和跨物种传播的可能性,
肾脏是维持内环境稳态和新陈代谢有序进行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排出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能力。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指突发的肾功能下降,如果未及时干预易发展为慢性肾损伤或肾衰竭。AKI的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尿素氮、血肌酐和病理检测。然而,这些检测方法有创,且相对病程有滞后性。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无
研究背景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是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GB)患者疾病进展中不可避免的病理生理过程。持续性的VUR可能引起肾积水、肾衰竭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诊断和预警VUR的发生相关的无创性生物学指标尚未明确。研究目的1.旨在识别VUR和Non-VUR组尿液外泌体的不同蛋白谱,并探索是否存在潜
背景:有血流动力学显著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管理的难点。hsPDA增加VLBW的死亡风险,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并与远期不良结局有关。hsPDA常常需要治疗,内科处理的重点是提高关闭率,术后处理的重点是减少结扎术后心脏综合征(PLCS),因为PLCS增加死亡及不良远期结局的风险。本研究第一部分分析hsPDA内科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探讨hsPDA内科治疗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