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地药材是经过漫长临床筛选的,疗效可靠、活性成分稳定的药材。研究道地药材的质量形成可为优化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有效成分是中药材质量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药材的疗效。有效成分的合成与积累是道地药材质量形成的关键。本文以陕西产道地药材大叶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生长条件下大叶秦艽中5种环烯醚萜类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与其合成相关的3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秦艽质量形成的内在机制,测定了不同干燥方法下秦艽药材中的成分保留状况,研究干燥方法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不同年份的大田生长秦艽在6月底至9月初期间,活性成分的含量波动变化均在较高值附近,地上部分中I1(马钱苷酸)含量值较高,G10H、SLS的相对表达差异倍数同样维持在较高值水平,而DXR的相对表达差异倍数则在较低值的水平;4月底至10月中旬期间,地下部分中I2(6’-O-β-葡萄糖基龙胆苦苷)、I3(獐牙菜苦苷)、I4(龙胆苦苷)、5成分和的含量均显著大于地上部分,3种基因在叶、茎、根中均有表达,在叶中的表达丰度最高,茎部中最低;各年份秦艽根部的活性成分含量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四年生秦艽变化较二、三年生秦艽稳定,含量变化与相关基因的表达波动具有一定联系。Me JA、SA、Ag2SO4、链格孢诱导下,秦艽的响应机制不同,根、茎、叶部对同一诱导子的响应机制不同,但同一诱导子诱导下5种成分的含量变化之间与3种基因的表达变化之间呈正相关;当含量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变化时,同时伴有DXR、G10H、SLS当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显著表达波动,或者单个基因的极显著表达波动。30天干旱胁迫后,秦艽茎部响应程度低于根、叶部,根部I1、I2、I5(獐牙菜苷)、茎部中I2、I4、叶部I3、I4、I5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部位中均有相关合成酶基因显著下调;30天盐分胁迫后,秦艽根部中I1、I2、I5含量显著降低,I4含量显著升高,茎部I1含量显著升高,叶部中I4含量随着盐分含量的增长而显著升高,各部位中均有相关合成酶基因显著或极显著上调。不同干燥方法下,发汗药材中I1、I4与5种成分总含量极显著低于不发汗直接干燥的药材,I2显著高于直接干燥的药材,而I3、I5含量与不发汗相比无显著差异;阴干最有利于I4以及五种成分总含量的保留,烘干有利于I1的保留,晒干不利于5种成分的保留;发汗药材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均升高;烘干组药材抗氧化活性相对最高,晒干组相对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