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留守子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我国城市的基础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们留在农村的留守子女却因父母双亲不在身边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方面问题凸现,人格发展不健全,甚至出现反社会的心理和情绪。这是我国在实施改革开放和社会快书转型过程的必然代价,这一现象体现了我国农民工阶层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但国家和全社会应该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即从政治的高度关心和重视他们子女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农民工留守子女作为青少年儿童正处在教育成长的关键期,如若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和健康成长不予关注和呵护,那么,不仅会影响他们个人的教育和成长,而且将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祖国的未来,如何科学合理的化解他们的教育问题,使他们健康成长,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将成为一项迫切而富有挑战性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背景及其研究范围的界定,梳理和参照国内在对这一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评价其理论的优缺。在此基础上,把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从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理论的视角,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以河南省潢川县来龙乡农民工留守子女为样本,深入当地学校,家庭和社会,获得了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入手,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的现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及论证。化解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使他们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既是美好的理想,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实践课题,本论文在深入的剖析和论证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问题得以化解的基础;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不是一个孤岛,涉及的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充分的经费来源,所以,政府应承担起其主要责任,发挥主导作用并积极作为,是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保障;学校是实施教育过程的主要场所,是留守子女最集中的地方,和谐的校园环境有益于他们的教育,和谐及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的存在有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故创设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及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关键;最后,进一步强化对留守子女直接的教育和疏导是问题得以解决的核心。即:由基础、保障、关键及核心共同构成的“四位一体”的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化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