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张爱玲的电影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张爱玲小说改编影视剧研究,二、张爱玲电影剧本及电影研究。这两方面研究中,小说改编影视剧研究居多,电影剧本研究较少。本文从张爱玲电影剧作入手、涉及张爱玲散文、小说作品及个人生平经历,通过对此类文献的研究梳理,把张爱玲电影剧本创作融入上海、香港两个特殊时期中,讨论张爱玲剧作在消费语境下呈现出的逢迎与坚守两个特点,并探讨了两个特点的成因。张爱玲电影剧作主要以男女两性爱情故事为主线,探索两性关系、家庭关系,辅以轻快的喜剧模式。张爱玲电影剧作主要分为上海和香港两个时期,上海时期的创作地点在上海,作品有《太太万岁》、《不了情》、《哀乐中年》、《金锁记》(未拍),呈现出鲜明的上海文化和个人经历印记。香港时期的创作分别在美国和香港两地完成,作品有《情场如战场》、《人财两得》、《桃花运》、《六月新娘》、《南北一家亲》、《小儿女》、《红楼梦》、《南北喜相逢》、《一曲难忘》、《魂归离恨天》,作品的时尚气息、现代性更加明显,故事更加多元化。张爱玲上海时期的电影剧作研究较多,香港时期剧本的研究亟待出现,由于资料的匮乏等原因,香港时期剧本的研究难度较大。学界往往将两个时期的电影剧作区分开来,认为二者没有共同联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张爱玲剧作研究体系。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分为两点,首先,由于张爱玲的电影剧作研究多为个案研究,如,张爱玲上海时期剧作研究、张爱玲“电懋”时期剧作研究、“南北系列”作品研究等,统一归纳研究稀少,学界的研究中大多否认了张爱玲香港时期电影剧作的价值。本文将张爱玲电影剧作上海时期、香港时期联系起来,进行统一归纳、梳理研究,发现两个创作时期虽在形式上有差异,但香港时期的创作无论是写作特点还是作品与作者的联系上仍可彰显其本色,并不失观看和研究价值。其次,本文将张爱玲的个人经历、心理与电影剧作相结合,举例分析了张爱玲香港时期作品与个人经历的关系、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方法论分析了张爱玲电影剧作的创作心理,发现其电影剧本逢迎与坚守写作特点的根本动因。本文大致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张爱玲电影剧作的创作背景、创作内容、归纳了两个创作时期的不同点。第二部分介绍了张爱玲电影剧作创作中积极的逢迎方式。第三部分介绍了张爱玲电影剧作在创作中的个人坚守。第四部分介绍了张爱玲电影创作与个人经历的关联,剖析了张爱玲的创作心理,揭示张爱玲电影剧作写作风格的根本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