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癌旁胆管反应与临床及病理学关系的研究目的:评估癌旁胆管反应与临床病理资料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期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性手术后病理标本106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旁胆管反应情况。整理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癌旁胆管反应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癌旁胆管反应的程度与肿瘤患者血清AFP水平(p=0.01)、血清ALT (p=0.017)、血清ALP (p=0.007)、血清HBsAg (+)(p=4.9E-4)、肿瘤包膜(p=0.027)、肿瘤个数(p=0.004)、镜下血管侵犯(p=0.031)、早期复发(p=0.010)、BCLC分期(p=0.003)和TNM分期(p=0.002)显著相关。结论:癌旁组织中胆管反应的程度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中肿瘤强侵袭性指标显著相关,癌旁胆管反应高的肿瘤表现出更强的侵袭性。第二部分:癌旁胆管反应与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关系的研究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期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06例肝细胞癌根治性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rank法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分析,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3、5及7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7%、36.8%、32.1%及20.8%。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5vs≤5cm)、胆管反应(<2vs≥2)和BCLC分期(0/Avs B/C)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1.3E-04、9.3E-06及2.3E-04)。全组患者1、3、5及7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4.7%、24.5%、19.8%及8.5%。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5/≤5cm)、胆管反应(<2vs≥2)、TNM分期(I vs II/III)和炎症坏死分级(<9vs≥9)是影响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31、0.008、8.8E-06及0.023)。结论:癌旁胆管反应程度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第三部分:癌旁胆管反应与肝脏炎症坏死及肝硬化关系的研究目的:探讨癌旁胆管反应与肝脏炎症坏死及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期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性手术后病理标本106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旁非肿瘤肝脏组织中胆管反应的水平,HE染色评价癌旁肝脏组织中炎症坏死及肝硬化情况,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旁胆管反应程度与癌旁肝脏炎症坏死及肝硬化情况有相关性。癌旁组织中高水平胆管反应的肝癌患者其癌旁肝脏炎症坏死及肝硬化相对较重(r=0.563, p=3.4E-10;r=0.435, p=3.1E-06)。结论:癌旁胆管反应与肝脏炎症坏死及肝硬化程度呈正相关,肝脏的炎症环境可能促进了胆管反应的升高。第四部分:癌旁胆管反应与肝癌细胞的EpCAM表达关系的研究目的:探讨癌旁胆管反应与肝癌细胞的EpCAM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期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手术后病理标本106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旁胆管反应的水平和肝癌细胞的EpCAM表达情况,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旁胆管反应与肝癌细胞的EpCAM的表达有密切相关性。癌旁组织中高水平胆管反应的肝癌患者其癌细胞的EpCAM表达也比较高(p=0.016)。结论:癌旁胆管反应与肝癌细胞的EpCAM表达呈正相关,癌旁胆管反应可能与肝脏祖细胞的激活、增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