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联合组(n=20)和rTMS组(n=20)以及针刺组(n=20)。针刺组给予针刺配合常规康复治疗,rTMS组给予常规康复和LF-rTMS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LF-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健侧半球的Ml区(大脑运动皮质的上肢运动功能代表区),刺激频率为1.0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分评价疗效。
结果:rTMS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和WMFT评分:(4.65±1.66)分、(7.45±2.63)分和(0.85±1.57)分、(10.05±4.02)分,针刺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和WMFT评分:(4.45±0.89)分、(5.80±1.74)分和(0.6±1.23)分、(6.75±2.07)分,联合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和WMFT评分:(4.60±O.75)分、(13.55±2.56)分和(0.95±2.06)分、(8.95±3.90)分。3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和WMFT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发现,治疗后,rTMS组WMFT评分优于针刺组,FMA评分优于针刺组;rTMS组和联合组Wolf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配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联合组(n=20)和rTMS组(n=20)以及针刺组(n=20)。针刺组给予针刺配合常规康复治疗,rTMS组给予常规康复和LF-rTMS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LF-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健侧半球的Ml区(大脑运动皮质的上肢运动功能代表区),刺激频率为1.0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分评价疗效。
结果:rTMS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和WMFT评分:(4.65±1.66)分、(7.45±2.63)分和(0.85±1.57)分、(10.05±4.02)分,针刺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和WMFT评分:(4.45±0.89)分、(5.80±1.74)分和(0.6±1.23)分、(6.75±2.07)分,联合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和WMFT评分:(4.60±O.75)分、(13.55±2.56)分和(0.95±2.06)分、(8.95±3.90)分。3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和WMFT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发现,治疗后,rTMS组WMFT评分优于针刺组,FMA评分优于针刺组;rTMS组和联合组Wolf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配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