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ibial Dyschondroplasia,TD)是肉鸡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以骺板成熟面形成不能血管化也不能矿化的软骨栓为特点。TD的发生与品种、日粮的Ca/P比和阴阳离子的比例等因素有关。TD的发生已对养鸡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对TD病理过程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对其具体的发病机理仍然不甚明了。ChM-I(chondromodulin-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软骨源性因子,它能刺激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生长,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这种基质分子在软骨无血管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VCAM-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是一种重要的粘附分子,它参与免疫细胞的粘附、迁移和造血细胞的生长发育,协助造血细胞粘附并定位于有利于其发育的微环境,参与造血细胞与基质细胞形成聚集体,参与造血细胞的归巢和迁移,因此VCAM-1在软骨分化和血管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本课题研究小组前期的试验中,应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筛选出1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就包括ChM-I和VCAM-1,但是二者在肉鸡TD不同阶段的差异表达情况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采用realtime q-PC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对肉鸡TD发生中ChM-I和VCAM-1基因差异表达的时序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结果如下:Realtime q-PCR和原位杂交发现肉鸡患TD时,ChM-I基因在不同时期出现上调和下调的现象。具体结果为饲料中添加福美双之后第1次和第4次采检测ChM-I基因表现为上调,第2次和第3次采样检测ChM-I基因表现为下调;VCAM-1基因在1-4次采样检测都表现为下调;构建了PKG-ChM-I原核表达体系,成功表达ChM-I基因,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41kDa,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纯化的ChM-I表达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耳兔,制备出兔抗ChM-I多抗,并纯化IgG;用制备的兔抗ChM-I多抗作为一抗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TD组ChM-I的表达量增加,但与realtime q-PCR和原位杂交在不同阶段检测的基因表达水平并不是很一致。本研究表明,ChM-I基因和VCAM-1基因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为TD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