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零售产业的发展状况出发,研究了我国零售业的国际化发展问题。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领域,我国零售业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1979年到1992年,零售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引入了竞争机制,增强了零售业的活力。在此期间,随着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从对外资企业商品的开放到销售形式的开放。从1992年到2004年,零售市场逐步对外国零售企业开放,允许成立中外合资零售企业,这一时期,大量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12月11日以后,我国根据“入世”承诺,全面开放中国零售市场,在新的市场格局下,本土零售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化挑战。零售业国际化已经成为零售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首先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论述了我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运用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范式对我国零售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产生的绩效进行分析,以更为复杂的SCP范式,双向地、动态地论证了我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以国际经济学“赫-俄-萨”要素禀赋论原理为依据,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抓住产业转移全球化的契机,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产业体系正走向国际化融合的趋势。指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结合在一起,将形成全球产业网络体系,从而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我国零售业必须加入其中,实现国际化发展。文章还运用邓宁的国际折衷理论,通过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三优势理论来分析我国零售业,阐明了我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零售业国际化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这四种模式分别是美国模式,欧洲模式,日本模式和发展中国家模式并以其著名企业为例,分别加以阐述。从中得到了对我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尤其以我国著名零售企业国美电器等为例加以说明。本文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了我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1)我国零售业应以入世为契机,主动迎接国际化挑战,准确把握入世后国内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在与跨国零售公司的合作与竞争中形成新的优势。(2)创造并积极发挥零售业国际化的原动力,使零售业的国际化发展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企业家内心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3)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创造企业的后发优势和竞争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绝对意义,我国零售企业应该通过对业态发展、经营手段、管理模式和经营资源等多个层面进行持续地总结、积累、消化、吸收和创新,从而培育出零售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使零售企业具有国际化发展的能力。(4)以波特-邓宁模型为依据,阐述了我国零售业应该从生产要素,需要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机遇,政府和跨国公司商务活动七个方面全面提高零售业的竞争力,形成国际化发展的基础。(5)借鉴发达国家建立零售跨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思想,如母国取向,东道国取向,区域取向和世界取向,建立中国的跨国零售企业。(6)在创建零售跨国企业的同时加强零售跨国企业的基础建设,尤其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时建立配送中心,保证高效快捷的物流系统。本文提出了在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过程中,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构思和实施措施。其中指导思想包括(1)国际经济一体化思想,零售业的国际化经营必须保持与一体化组织相容,并借助与一体化组织的推动。(2)全球系统思想,零售业的国际化基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系统。经济全球化应作为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3)国际竞争思想,在日益一体化的现代国际竞争中,跨国零售企业要想在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得有利的市场地位,应保持竞争战略持续创新。(4)战略合作和联盟思想,跨国零售企业寻求全球合作与竞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建立战略跨国联盟是这种战略的基本机制。(5)国际市场创新思想。创新是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活力之源。观念和思维的创新是“创新的创新”。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我国零售业应制定产业国际化战略的总体目标,零售业产业国际化的总体目标是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零售产业国际化的总水平和根本任务。此外还应确立具体的目标,包括确立国外投资经营的战略目标,国别目标,经营商品目标,技术创新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零售业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采取具体措施。首先,零售企业必须准确进行国际市场分析和机会识别,才能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即便在竞争已经异常激烈的一些市场上也不乏潜在的赢利的机会。(2)建立国际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跨国零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和国际化经营的实际,科学地决策最有效的进入和退出模式。(3)以全球用户观念和全球时效观来制定国际营销策略。跨国零售企业的营销策略应该与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化形式相联系,实现营销创新,引入“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和“服务理念”。(4)通过国际企业管理与组织创新推进组织向现代网络型、学习型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全球化经营。(5)确立股权和非股权形态。在全球利润原则指导下跨国零售企业应该合理决策股权形态和非股权形态的不同方式,寻求合理组合。(6)零售业国际化面临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因而也就面临多种风险,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和风险管理。(7)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应放在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位置。(8)我国零售业在国际化发展中必须充分重视本土化经营策略的运用,在本土化过程中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制定的有特定产业指向的政策的总和。零售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零售产业协调运行和高效发展所制定和实施的经济政策。我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有效的产业政策是推动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从制定零售政策的依据来看,无论从“市场失效说”还是“从后发优势说”,有效的产业政策都是推动我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入世贸后我国政府应该制定积极的适应国际规则的零售业产业政策,推动我国零售业的国际化发展。笔者认为国家首先应该制定零售产业政策目标,把零售业的国际化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使零售业成为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先导和主导产业。其次,在全面开放零售市场后,应该适度保护本土零售企业,并进行适度扶持。政府应在税收等方面创造内外资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条件。同时制定零售业融资政策,有效地利用银行贷款制度,引导零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以解决本土零售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第三,为促进我围零售业的发展,走国际化的发展之路,配套的法规建设是根本保证,我国政府该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如反零售企业垄断法、大店法,以制约大店的快速发展和单个零售企业规模的无限扩大,以促进和保障各类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发展壮大,防止企业形成较大规模后产生垄断窒息竞争,进而促进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为之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第四,为了鼓励零售业国际化发展,政府因制定鼓励性的政策,如政府定期对零售企业进行国际化培训等。复杂的竞争和显著的变化是21世纪零售的特征,面对21世纪全球化的零售环境,我国零售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必然的。我国零售业通过国际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学习其先进经验,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同时采取有效的国际化发展对策,在国家的产业政策指导下,在正确的国际化指导思想下,制定产业国际化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并且采取具体的实施措施实现这些目标。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中国零售业只有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获得发展和壮大,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