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植物在光下的响应机制,我们在相关的突变体库中进行了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的筛选,得到了对红光特异性敏感并表现为短下胚轴的突变体62及在红光、远红光下均有明显短下胚轴表型的113。通过对突变体表型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分析了解红光在拟南芥苗期光形态建成中的作用。我们首先对突变体的表型进行分析,并在一定光照梯度下筛选突变体62及113反应的最佳光强。实验表明,突变体在11μmol/m~2/s时表型相比Col-0最明显。然后,我们在最佳光强下进行了突变体的表型分析,突变体62在红光下表现为短下胚轴,同时其子叶面积增大,叶绿素、花青素累积明显增多,而基因CAB3、CHS的表达量则明显高于Col-0野生型;突变体113在红光及远红光下均表现为短下胚轴表型,在红光条件下突变体113相比野生型具有子叶面积减小,叶绿素、花青素累积减少等表型,同时qRT-PCR结果显示突变体CAB3、CHS基因表达量相比野生型明显降低。对突变体进行基因定位过程中,我们综合利用图位克隆技术与突变体重测序分析技术。对突变体进行的遗传学分析实验表明,突变体62为显性遗传,突变体113则为隐性遗传。综合图位克隆粗定位及重测序结果,突变体62在2号染色体PHYB启动子区域存在T-DNA插入;突变体113则在4号染色体At4g36380位置ROT3基因发现存在T-DNA插入。对突变体62的PHYB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突变体62由于PHYB过表达,导致突变体在红光下具有短下胚轴及相关叶绿素增多,子叶变大等表型;对突变体113及rot3突变体杂交进行等位基因分析发现,其杂交F1代植株在红光及远红光下仍表现为短下胚轴,说明突变体113的表型是由于ROT3位置T-DNA插入导致某些DNA片段缺失造成的。由于ROT3基因参与了BRs的生物合成过程,则突变体113可能是通过BRs合成途径来间接影响拟南芥在红光及远红光的光响应机制,我们会针对突变体的光响应过程展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