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通过AMPK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Ghrelin的机制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Sg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的行为学、组织形态学及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电针激活AMPK通路调节FD大鼠Ghrelin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挑选12只SD大鼠纳入正常组。采用夹尾激惹刺激法+不规则饮食法造模,连续干预14d,构建F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F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AMPK抑制剂组、AMPK抑制剂+电针组,每组12只大鼠。电针组大鼠采用电针足三里进行干预,每日一次,连续10天。AMPK抑制剂组按剂量(20mg/kg)予以腹腔注射Compound C,每日一次,连续10天。AMPK抑制剂+电针组先腹腔注射Compound C,注射完毕2小时后采用电针干预,每天干预1次,连续10天。在电针组、AMPK抑制剂+电针组进行电针刺激同时,正常组、模型组及AMPK抑制剂组大鼠也进行束缚固定(同电针组),但不给予电针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并进行评分,观察各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敞箱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次数;测定胃内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HE染色观察胃窦、小肠组织;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胃窦、小肠组织中AMPK、TSC2、Rheb、m TOR、Ghrelin m 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胃窦、小肠组织中AMPK、TSC2、Rheb、m TOR、Ghrelin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胃肠AMPK/m TOR、m TOR/Ghrelin蛋白的定量及定位。结果:1.造模14天后,大部分大鼠出现饮食及活动较少、体重减轻、倦卧成堆、神态疲倦、情绪低落、被束缚时反应少、呼叫弱、毛发枯乱无光泽、大便稀溏不成形等消化不良的症候。2.日常行为学状况:干预前:模型组、电针组、AMPK抑制剂组、AMPK抑制剂+电针组大鼠一般情况评分、大鼠糖水消耗量、敞箱实验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均低于正常组大鼠(P<0.05)。干预后,模型组、AMPK抑制剂+电针组大鼠一般情况评分、大鼠糖水消耗量、敞箱实验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较干预前改变不明显(P>0.05);电针组大鼠一般情况评分、糖水消耗量、敞箱实验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高于干预前及模型组(P<0.05);AMPK抑制剂组大鼠一般情况评分、糖水消耗量、敞箱实验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低于干预前及模型组(P<0.05);AMPK抑制剂+电针组大鼠一般情况评分、糖水消耗量、敞箱实验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低于电针组大鼠(P<0.05)。3.胃肠动力学改变: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升高(P<0.05),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胃内残留率降低(P<0.05),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AMPK抑制剂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升高(P<0.05),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与电针组相比,AMPK抑制剂+电针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升高(P<0.05),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4.组织形态学改变(HE):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AMPK抑制剂+电针组高倍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窦及小肠组织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仅AMPK抑制组大鼠可以看见胃及小肠粘膜下层部分水肿,少量炎性细胞浸润。5.RT-PCR检查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及小肠组织中AMPK、TSC2、Ghrelin m 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Rheb、m TOR m 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胃窦及小肠组织中AMPK、TSC2、Ghrelin m 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Rheb、m TOR m 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AMPK抑制剂组大鼠胃窦及小肠组织中AMPK、TSC2、Ghrelin m 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Rheb、m TOR m 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电针组比较,AMPK抑制剂+电针组大鼠胃窦及小肠组织中AMPK、TSC2、Ghrelin m 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Rheb、m TOR m 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6.Western blot检查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及小肠组织中AMPK、TSC2、Ghrelin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Rheb、m TOR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胃窦及小肠组织中AMPK、TSC2、Ghrelin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Rheb、m TOR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AMPK抑制剂组大鼠胃窦及小肠组织中AMPK、TSC2、Ghrelin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Rheb、m TOR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电针组比较,AMPK抑制剂+电针组大鼠胃窦及小肠组织中AMPK、TSC2、Ghrelin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Rheb、m TOR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7.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AMPK/m TOR、m TOR/Ghrelin在大鼠胃窦及十二指肠组织中存在共定位,各组AMPK与m TOR细胞计数成负相关,m TOR与Ghrelin细胞计数成负相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及十二指肠组织中AMPK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m TOR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Ghrelin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胃窦及十二指肠组织中AMPK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m TOR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Ghrelin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AMPK抑制剂组胃窦及十二指肠组织中AMPK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m TOR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Ghrelin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与电针组相比,AMPK抑制剂+电针组胃窦及十二指肠组织中AMPK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m TOR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Ghrelin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1.结合日常行为状况、胃肠动力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夹尾激惹刺激法+不规则饮食法,连续干预14d,可以构建FD大鼠模型。2.电针能够有效地改善FD大鼠的日常行为学状况及胃肠动力,而且电针干预是安全的,不会造成胃肠的器质性病变。3.电针可以促进FD大鼠胃窦及小肠组织中AMPK、TSC2、Ghrelin蛋白及m RNA的表达,可以抑制胃窦及小肠组织中Rheb、m TOR蛋白及m RNA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对FD的治疗作用机制。4.电针对FD大鼠日常行为学状况及胃肠动力的作用可以被AMPK抑制剂阻断,电针对FD大鼠胃窦及小肠组织中AMPK蛋白及m RNA表达的促进作用可以被AMPK抑制剂阻断,说明电针对FD大鼠的干预作用可能是通过AMPK通路发挥作用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手术患者体位摆置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解放军第260医院手术室进行实习的30名护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30名护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遗产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遗产旅游对旅游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成为旅游热点。西安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