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教育服务体系中,基础教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居于核心地位。在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三方面构成的核心公共服务体系中,基础教育排在首位。随着需求的加深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现实策略。如何在质量与均等中寻求平衡,以及明确均衡理念后如何具体落实和推进成为关键问题。天津作为直辖市,城市基础教育服务走在全国前列。天津市的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不差,尤其是市内六区,名校林立,学校软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都比较雄厚。但同时,市内六区仍存在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以各区初中、小学分布为研究指标,以各区片内优质初中和其所辐射的小学的配比值为参考数据,发现天津市内六区基础教育资源分布呈现区际差异明显和区内发展不均衡的特点。2015年始“小升初”入学新政推行的出发点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市区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但具体操作过程中依然使部分学生的利益受损,也产生了新的公平伦理考量。市内六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整个天津市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关键。以现状为依据,从时间、地理、制度和机制四个维度探寻影响天津市内六区基础教育均衡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用发展眼光看,主要因素都是历史累计结果,比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带来的资源分布不均,政策的相关影响带来的财政、师资等核心资源要素的配置不均等。分析成因,借鉴新加坡、上海等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较为成熟地区的经验,宜从理念、制度、机制、措施四个层面推进天津市内六区基础教育均衡化。首先是理念提升,要以高位均衡为目标,从区内均衡走向区际均衡,避免“削峰填谷”,通过“抬峰扬谷”,促进可持续地均衡发展。其次,要在制度层面进行改革和完善,突破固有体制下资源配置和流通的瓶颈。改革教师编制制度,尝试教师走教制。从财政来源、财政配置、专项财政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财政政策。续次,要进行机制创新,破解“小升初”的现实困境。一是要建立常规和特殊双机制,二是要加强反馈和回应机制。常规和特殊双机制可以看成是主线和副线的并行机制;反馈和回应可以看成是一上一下的双向沟通机制。最后,结合现实提出具体举措。基础教育均衡化是全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是基础教育体系的“活细胞”。在教育公共治理视野下,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多元主体的力量,明确各主体的角色和担当,协同合作,通过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建设新优质学校等配套措施切实推进市内六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