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季节性结膜炎(Seasonal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SAC)是人群中一种常见的难以根治的慢性过敏性疾病,一般季节性发作,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其发病率趋于增加、发病年龄日趋年幼、发病的危险因素也趋于多样性。至今上海地区关于儿童季节性结膜炎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还相对缺乏。除此之外,其治疗除了传统西药(如:0.1%奥洛他定滴眼液)外,许多中药治疗也成为研究成为热点。因此,我们联合教育部门、中医科等进行其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并探讨中药对其治疗的作用。目的1、通过本次研究,期望得到相关的数据,初步了解上海区域性季节性结膜炎(SAC)的患病率;2、在治疗方面,通过常规的西药与传统中医相结合来治疗SAC,寻找有效的标本兼治的方法,以减少复发、或缩短病程、或降低患病时的严重程度,减少局部抗过敏治疗眼药对眼组织的损害;3、通过本调查向老师和家长普及季节性结膜炎相关常识,促进儿童少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社会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提高卫生意识。方法1.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学校为单位,选四所小学,1-5年级的全部在校生,共2200人。采用问卷调查,结合常规的学生沙眼普查工作进学校开展现场调查。2.对阳性的患儿进行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76例。观察组采用口服中药“驱风一字散”和0.1%奥洛他啶眼液滴眼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0.1%奥洛他啶眼液滴眼滴眼。3.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表):眼痒、眼异物感、畏光、流泪;裂隙灯下检查体征变化(表):结膜充血、水肿程度,及分泌物情况。分别于用药后3天、1周、2周,观察眼部症状及体征变化,评分记录1次,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1.四所学校有效问卷一共2174名小学生纳入研究。其中136名小学生被诊断为季节性结膜炎(包括28例被诊断为严重季节性结膜炎),儿童季节性结膜炎的患病率为6.3%。2.有过敏史者,发生季节性结膜炎的危险性是没有过敏史的2.796倍;有家族过敏史者,发生季节性结膜炎的危险性是没有家族过敏史的3.578倍;有眼痒流泪症状者,发生季节性结膜炎的危险性是没有症状者的6.5倍。3.治疗2周后112例患者接受观察治疗(观察组48例,对照组64例)。治疗前,两组观察指标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眼部症状和总评分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眼部症状、体征。总评分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上海市杨浦区在校小学生季节性结膜炎的患病率是6.3%。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季节性结膜炎患病史、家族季节性结膜炎患病时与季节性结膜炎的患病存在关联。2.对于儿童季节性结膜炎,“驱风一字散”联合0.1%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与单纯使用0.1%奥洛他定滴眼液相比,能更好的改善眼部症状、体征,并且疗效更佳。3.通过本调查,对儿童少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起到促进作用,加深了社会对该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