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社会转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化时期,出现了一定的社会分层和断裂,一些结构性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开始出现。环境冲突事件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种。从2007年厦门反PX事件开始,出现了一系列以反PX为目的和口号的环境冲突运动,如成都彭州、四川什邡、宁波镇海、广州茂名等。各个地方对于PX项目的抵制,使得“PX”一词超出了其原有的所指意义,成为了现阶段我国环境风险的代名词。在一系列PX抗议事件中,有些地方抗议成功,有些地方抗议失败,媒体对其的褒贬评价以及舆论建构也各不相同。笔者通过前期观察,发现在宁波反PX事件中,媒体、政府、抗议民众对于PX项目的话语框架较之以前有所改变。因此,本研究借用框架理论,一方面从消息来源、报道立场、主题框架等方面,对宁波反PX事件中本地媒体、异地媒体的报道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事件发生发展各个阶段中抗议民众以及政府采用的叙事以及话语策略进行剖析框架,试图找出各方的主题框架,重现各方对于该事件的形塑。在找出各方主题框架之后,再结合之前的反PX事件中各方运用的主题框架进行比较,分析各方采用主题框架的变迁之处,并对其变迁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宁波反PX事件中,政府、抗议民众、本地媒体所采用的主题框架出现了一定变化,但仅是在以往基础上的略微增减,变化不大;但异地媒体所采用的框架则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反对PX项目到支持PX项目,从同情支持抗议民众到批判抗议民众不够理性,从强调环保维权到强调经济发展,从凸显公民社会到凸显利益博弈。本研究认为,其变化实际上是对于厦门PX事件中舆论建构后果的消解和修正,而变化原因则是由于厦门PX事件中的媒体建构为之后PX事件带来的示范效应和不良后果。本研究进一步反思,在我国的环境冲突乃至社会冲突事件中,我国媒体担当着主动介入者的角色,力图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和发展。但媒体这种超出专业主义和党政喉舌的角色,也为我国社会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应当对更加慎重,并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