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留学生作业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每天早上中国学生在操场上做早操,但是我喜欢做晚操。”留学生知道了“早”和“晚”是反义词,于是认为有“早操”就该对称地有“晚操”。这个病句提醒我们在反义词的教学中应该告诉学生反义词在使用上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但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早”和“晚”到底在哪些方面不对称,为什么不对称。本文的研究也就从此开始。首先我们在现代汉语中对“早”“晚”二词进行全面的考察,发现两词在使用上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对称现象:“早”出现的频率比“晚”高,“早”所受的语法结构限制比“晚”小;“早”更倾向于独立使用,而“晚”作为词素使用的频率更高;“早”比“晚”多了一个副词义项;“晚”有两个义项构词能力较强,而“早”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义项等等。在共时层面上我们可以用标记理论解释一部分不对称现象,其中“早”是无标记项,“晚”是有标记项。从语用角度和语义角度也可以解释部分不对称现象。但以上理论都无法完全解释清楚两词的不对称。要完全弄清楚二词不对称的原因,我们还必须考察两词在历时上的发展情况。历时层面,我们按照公认的对汉语的四分法,分别考察了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三个阶段有代表性的著作,也是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让我们看清楚了“早”的副词义项的来源和发展,也大致清楚了“早”“晚”各义项产生的大致时间。通过对代表性著作的定量分析,我们看清了各个阶段两词的使用情况,我们知道了“早”的副词义项的使用频率呈日渐上升趋势,而“晚”的名词义项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这些趋势直接影响到了两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在我们的历时考察中,我们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任何词义的变化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要受到那个时期大的语言环境的影响,或者受到同一语义场或者同类型词发展变化的影响。现代汉语中反义词“早—晚”确实存在不对称现象,有些现象我们可以在共时层面上加以解释,但对于有些现象就必须从历时发展中找原因。在研究一个词为什么有这样那样的变化时也一定要考虑该词与其他词的关系。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为反义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